臺島資訊

訪南科園區 走進臺南平原的考古世界

時間:2010-11-24 15:31   來源:SRC-423

南科遺址

  地跨臺南縣新市鄉、善化鎮和安定鄉的臺南科學工業園區,面積廣達千余公頃,民國84年園區著手籌建開發,便陸續發現考古遺址,當中並有31處遺址配合開發進行發掘。這些出土的文化層以大坌坑文化最早,並有牛稠子文化、大湖文化、蔦松文化、西拉雅文化和漢人文化等共六期,距今約4800~200年左右。

  在南科東北端發現的大坌坑文化,距今4800~4200年,當時人類已有農業行為,栽培稻米、小米,還豢養狗,從魚貝等遺物可知廣泛利用海洋資源,可見貝刀和貝類飾品,並使用澎湖的橄欖石玄武石製作石器,已有馘首和爭鬥等武力行為。

考古文物陳列室展出大量的陶甕棺和陶器

  距今4200~3300年的牛稠子文化,分為鎖港期和牛稠子期,前者出土器物以紅褐色砂陶為主,其特色為粗繩紋轉為細繩紋;後者可見稻米、小米和豆類等農作物,貝類遺物漸少,並出土有磨棒等製作工具和廢料,陶器多為素面,開始使用大甕來埋葬嬰兒遺骸,與大坌坑文化相同採仰身直肢葬,成年人也見拔牙。

  大湖文化距今3300~1800年,以灰黑陶的出現是特色,區分為大湖期、烏山頭期和魚寮期。前者石器減少,灰黑陶比例增加,以罐和帶沿盆等器型為主,甕棺轉為直立型,墓葬偶見礫石覆蓋臉部儀式;烏山頭期文化數量最多,仍可見陶甕棺,少見飾品陪葬;後者可見貝類和獸骨遺留,持續使用石英砂岩精磨之巴圖型石斧。

  進入鐵器時代的蔦松文化距今1800~500年,分為鞍子期、蔦松期和看西期。前者在園區發現的生態遺物,以稻米、薏苡和貝類為主,已開始出現鐵器,陶器多為素面紅陶,並有人頭形陶偶,甕棺消失,但遺骸下方出現陶片鋪陳;蔦松期多數工具為鐵制,有魚鉤、槍頭和箭頭等,發現有骨環、陶環等陪葬品。

  近代以西拉雅和漢人文化為主,臺南平原為西拉雅族活動區域,南科發現的遺留物包括紅褐色夾砂軟陶、硬陶和瓷器,並有雕刻鹿角、玻璃珠和環等飾品。

  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