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四面臨海,因此水產、海鮮在飲食中佔有重要分量。著名的蚵仔煎,就是用海鮮做成的美味。但鮮美的蚵仔煎並非當代精細食品工業下冊產物,它恰恰來自于先民貧苦、少糧的生活經歷。
關于它的起源,有一則有趣的故事。民間傳聞,公元一六六一年時,荷蘭軍隊佔領臺南,鄭成功從鹿耳門率兵攻入,意欲收復失土,鄭軍勢如破竹大敗荷軍,荷軍在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在缺糧之余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將臺灣特產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餅吃,想不到竟流傳後世,成了風靡全省的小吃。不過,中國大陸出版的書籍,卻有將蚵仔煎列為福建小吃的記錄,這是另一種起源的說法。
話說蚵仔其實是一種生有硬殼的海中貝類,又名牡蠣,也叫作蠔。在臺灣,蚵仔的吃法很多,而蚵仔煎就是具有特色風味的一種,它是將濃稠適當的番薯粉漿淋在煎板上,再撒上清洗好了的蚵仔,打上一個蛋,與韭菜、豆芽、茼萵菜同煎,再配上醬料,趁熱品嘗,口味甜中帶鹹,鹹中帶辣,令人垂涎。
除了新鮮的蚵仔外,番薯粉也是使蚵仔煎美味的另一個重要關鍵。番薯粉的種類很多,但只有純番薯粉才能調出香醇濃鬱的粉漿。將粉漿以適當比例加水勾芡後,加入韭菜,做出的成品口感就能又黏又q,而且精純的番薯粉也能巧妙地將肥美蚵仔的鮮味充分提升,做最完美的搭配。
蚵仔煎的做法:
材料:
海蠣肉500克,蕃薯粉250克,韭菜125克,青蒜125克,雞蛋2個,豬油125克,蟹肉125克,芫荽30克,料酒30克,籛魚15克。醬油、白醋、番茄辣醬、蒜茸各備一小碟。
制法:
1.把韭菜、青蒜洗凈切細,和精鹽、蕃薯粉一起加入小瓷盆內,用半斤清水攪拌成粉羹。籛魚用油炸酥,再切成細末。豬肉用刀剁成肉醬。雞蛋敲破置于碗中,與蟹肉混合,攪拌均勻。海蠣肉洗凈。
2.將平底鍋放在微火上,倒入豬油(75克),待油熱起煙時,即將粉羹倒入,用小鏟撥散,使煎成片,煎約2分鐘。
3.待粉羹中水分蒸發,表面幹燥隨即將海蠣肉、豬肉醬鋪在粉片上,再在煎鍋四邊注入豬油,用小鏟鏟起蚵煎片的半邊,覆蓋在另一邊上,然後用蛋醬液蓋在上面。
4.煎熟後,灑入料酒即鏟在盤上,再撒上籛魚、胡椒粉,並在蚵煎兩旁分別放下芫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