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砂鍋鴨”是阿美飯開店以來就賣的一道招牌菜。

“雞仔豬肚鱉”以中藥慢燉,湯頭十分甘美。

“肉米蝦”是裹粉油炸的酥蝦投入羹湯中食用。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在臺北若是提到“飯店”,就是住宿的飯店;在臺南提到“飯店”,則是吃飯的地方,像阿霞飯店、阿美飯店。
許多人提到阿美飯就會想到“砂鍋鴨”,這是開店以來就賣的一道招牌菜,現在或許該改為“鐵鍋鴨”,店家說早年確實是用砂鍋,不過砂鍋容易破裂,十分危險,現則改用生鐵鍋煮;外帶則是煮熟後裝入有挂耳的鋁鍋內,鋁鍋歸還可退60元(新臺幣)。
阿美飯里除了砂鍋鴨還藏了不少珍寶,打開菜單一看,上面標注很多“#”記號,那代表需要事先預訂的菜,因為會點這些菜的人愈來愈少,與其料備而無用,店家認為不如就改為預約,因此#號就愈來愈多。
仔細看看這里的菜單,會發現些“錯別字”,但可別認為都是錯別字,那其實是過去用閩南語發音所寫的菜名,像“白醋蝦”,早年稱美乃滋為白醋,因為美乃滋是以醋、油所攪拌而成,因此白醋蝦就是汆燙蝦沾美乃滋;“白醋筍”則為清燙筍塊沾美乃滋;“炸索蝦”光看菜名不明就里,其實是炸醋蝦的同音。
翻開1902年的臺菜酒樓菜單,魚翅、蟳、鱉、水蛙都是當時重點食材,如螃蟹魚翅、清湯鱉、蟳丸、炒水蛙,部分在阿美飯都得以重現。以鱉來講,民間一直有吃鱉壯陽的傳說,尤其生飲鱉血、生吞鱉蛋更補,是酒樓里的“風流菜”;鱉曾引發霍亂弧菌而使食鱉人口下滑,近年又重回餐桌。
阿美飯里有“雞仔豬肚鱉”,按理說這道菜應是豬肚里填雞、雞身里塞鱉,不過現已改良為將雞肉、鱉與豬肚各自切塊呈現,輔以中藥慢燉,湯頭十分甘美。老板蔡坤益說,豬肚里有一層黏膜,他們以人工一匙匙刮除,口感滑嫩又緊實;而鱉的裙邊膠質豐富,是這道湯品的精華。
“肉米蝦”也是難得一見的菜色,裹粉油炸的酥蝦投入羹湯中,趁熱食用時,最能吃到蝦味與酥皮香(現在有許多蝦都吃不到蝦味了),蝦是看到了,但肉米在哪里?果然物如其名,豬肉剁成米粒大小,其余竹筍、香菇、蒜、紅白蘿卜也都剁如米粒,在羹湯里形如繁星,湯里的青豆仁相形之下反成為巨物。
阿美飯賣砂鍋鴨賣上了癮,有些手工菜得看師傅有無時間才做,因此建議出發前先與店家確認訂菜內容,才不致入寶山而空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