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左:北投舊臺銀宿舍,代表著人們對廢墟的迷戀。 右:北投溫泉博物館安靜且典雅。(淩性傑/攝影) | |
順著山坡道路向上走,晃到溫泉博物館,看這典雅的建築保留了一個時代縮影。它的前身是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緊鄰北投溪,水聲流瀉交響。兩層樓房的磚與木俱皆安穩,與一群早起的遊客穿梭其中,聽人細數盛衰興替,只見幽光深映,歷史斑駁錯落。
小說家說,東海岸步行最適合療治失戀。我則以為,北投山行可堪脫卸情傷,整治紊亂的心跳。我氣喘吁吁,走上普濟寺。寺中供奉湯守觀音(守護溫泉的菩薩)與子安菩薩(可以祈求子嗣),亦屬日式古建築。我拾級而上,道旁蕨類植物盡情舒卷,日照不到的石階已經苔痕深密。
北投這兒許多路段以光為名,來此之前朋友說,不妨走完一段銀光路試試。趁著天色清朗,我便拎著一壺水往盡頭去。銀光路對步行者來說,曲折且陡斜。走了大約30分鐘,便來到善光寺。
離此不遠的天母古道同樣讓人喜歡,這條林中路有崎嶇,亦有平坦。標語寫著要我們當心猴群,路上卻常有一群人停住腳步,驚奇的看著山林里跳蕩的猴子。用腳認識這塊土地,速度是緩慢的,卻可以深長的回味。
“在北投生活,至少有五年。但總像是在抗拒什麼,對這兒的真實地景感到陌生;反倒是音樂與文字構成的北投風情,深深烙印在記憶中”
來源:快活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