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諸多離島中,蘭嶼一直給人偏遠印象,也為蘭嶼島蒙上一層神秘面紗。蘭嶼多山少平地,聚落多位處海岸邊,中央地帶全是海拔300~500的山峰,山中並有兩座美麗的湖泊叫“天池”。
孤懸在臺灣東南外海,蘭嶼和小蘭嶼相依為伴,黑潮護持著它獨特的身世,也帶來飛魚和熱帶植物的種子;大樹覆蓋在火山熔岩上,為惡崢崢的地貌描上翠綠;木舟聚集的灣澳邊,雅美人在這里生生不息。
蘭嶼為一座火山島,位于臺灣島東南外海40余海里處,面積約45平方公里,次于臺灣本島、澎湖島,為臺灣第三大島。全島地勢起伏,密布著熱帶雨林,最高峰紅頭山海拔552米。島嶼的四周被隆起的珊瑚礁群環繞,受長期風蝕及海浪衝擊,形成海蝕崖、海蝕洞等多樣地貌。
蘭嶼三大寶:雅美人、岩石、鳳蝶
蘭嶼古名紅頭嶼,後因盛產蘭花而更名,至于島上的雅美族(達悟)人,則稱呼這里為“人之島”。蘭嶼島上居民多為雅美族,並且保存著相當獨特的傳統文化,例如男人為下海方便而穿的“丁字褲”、用拼版方式制造的獨木舟、為抵抗炎熱氣候和臺風所興建的半地穴式茅屋,以及新船下水祭等傳統祭典,都是相當珍貴的少數民族文化。此外,雅美族人在漁獵、農耕以及建築、工藝上,都有特別的成就,因此罕有的雅美文化也成為蘭嶼吸引遊客的一項主因。
蘭嶼的主要村莊沿海而築,並有長達37公里的環島公路相連。蘭嶼的行政中樞位于椰油村,村北的開元港,是蘭嶼交通、貨物的進出港,日落景觀尤其迷人。蘭嶼北岸,因經常有黑潮流過,海水顏色格外深暗。北岸除朗島村外,還有鱷魚岩、五孔洞等諸多名勝,其中又以母雞帶小雞的“母雞岩、小雞岩”及兩獅對臥的雙獅岩最富趣味。由于外界幹擾較少,蘭嶼的東岸不論人文、自然景觀都出于較為原始的狀態,尤其是一個叫野銀的部落,更以保有大量地下屋著稱。
蘭嶼炎熱多雨,島上熱帶雨林及暖溫帶林兼具,植物種類多達850種以上,蘭嶼的25種特有植物中,以蘭嶼羅漢松最著名。在動物方面,珠光鳳蝶是蘭嶼的特有種,它時而如黃金般耀眼奪目,時而如珍珠般泛著紫、藍、綠色的光澤,十分與眾不同,被喻為“蘭嶼之光”。
最獨特的風景:穿丁字褲住“地下屋”的雅美人
飛魚、丁字褲和地下屋,所有這些都能讓人感受到蘭嶼原住民雅美人的獨特文化。蘭嶼原住民為雅美人,是屬于海洋的族人,一身黝黑的皮膚透露了長期和海洋為伍的身世。
島上的原住民為雅美族人,他們的祖先和菲律賓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們散布在島上各處,分屬6個不同的村落,名之為:漁人村、紅頭村、椰油村、朗島村、東清村及野銀村,各村獨立群居且有其長老及村長掌管一切公眾事務。
雅美人的生活簡單,以農漁為主,傍晚時分在住宿處經常可見到剛出海回來的雅美人,把一天的收獲攤在路邊售賣。
為了方便出海,雅美人多著丁字褲,所以蘭嶼也有“丁字褲小島”之稱。由于現代文明的入侵,加上這幾年來發展旅遊業,不少蘭嶼人已經把這些傳統服飾保留給特別的節慶才穿。然而清晨出海的時候,還是能看見不少上了年紀的蘭嶼男人穿著丁字褲在修補漁網,準備出海,這些年紀已經能當我祖父的男人穿著丁字褲還能看見其結實的臀部,絲毫沒有半點贅肉,有一種男性豪邁的健康美。
由于是靠海維生的民族,所以蘭嶼人自有一套獨特的造船技術,一個蘭嶼人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親手造一艘船,由于雅美人沒有文字,所以造船技術都是靠口耳相傳保留下來,沒有留下任何的藍圖,在飛魚季期間,也能看見不少雅美人在忙碌地造船。
這些色彩鮮艷的獨木舟有大船和小船兩種尺寸。小船能乘3人,大船能載10人左右。當地人家家戶戶幾乎都有自己的獨木舟,不少停靠在沙灘上,十分壯觀。
注意彪悍的村落 功能性住房“地下屋”
在雅美人的六個村落中,朗島村及野銀村民位處偏遠之處且少與人來往,民風較為強悍;在此兩村不可隨意拍照,他們認為這樣對其靈魂有害。在野銀村中可見其祖先遺留下的“地下屋”,其由來是因雅美族採定居式生活,住宅毗鄰而建,形成群聚;聚落中的的房屋都是背山面海,房屋相當密集,只能留一些小路通行。
每個家庭的居住環境是由三個主要建築物構成:分別是供睡眠及煮炊使用的主屋,供工作及儲藏使用的工作房,與供乘涼及看海使用的涼臺。其中主屋是建在人工挖掘的凹地,外圍再累石成牆,使得整個房屋比地面低,這就是“地下屋”的由來。又由于蘭嶼堪稱“風島”,是全世界著名的多風地區之一;夏季易受臺風侵襲,而雅美族人為躲避風災,所以巧妙地設計出此種住屋方式。所以蘭嶼的“地下屋”大都有百年歷史,而且住起來冬暖夏涼,極具特色。
每年3-6月為有名的“飛魚季”。飛魚( 雅美語叫做 ALIBANGBANG )是雅美人最重要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之一,捕捉飛魚己經變成雅美傳統文化的部分。
每年春季,飛魚族群會隨著黑潮來到蘭嶼附近海域,此時雅美人會舉行招來飛魚的招魚祭 ( MIVANWA ),招魚祭過後開始捕捉飛魚,剛開始僅限于在夜間以燈光誘捕,至夏季時才可在白天捕捉飛魚,這段飛魚水汛期內雅美人通常不捕捉別的魚類。雅美人在夏季時會舉行另一次的儀式,停止捕捉當年的飛魚,改捉別的魚種;中秋節後不再食用飛魚並將未食用的飛魚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