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資料圖)
朋友,您去過綠島嗎?這是一個美麗和諧的小島嶼。在這個面積僅有16平方公里的小島上,人類與生物群和諧相處——
綠島:生靈的樂園(臺灣走透透)
螃蟹有廊道
從臺東坐了1個小時的船,終于到了傳說中神秘的綠島。天氣雖然炎熱,但是迎面撲來的海風讓人感受到了說不出的愜意。臺“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區管理處的“生態”警察宋先生早已等候在碼頭。
宋先生開著車帶我們環島行,一路認真地沿途介紹風景。“綠島很小,騎著機車半小時左右就能‘環島’一周了。現在正是觀光客來綠島遊玩的旺季,可以去世界三大溫泉之一的‘朝日溫泉’泡溫泉、可以去太平洋上潛水看美麗的海底世界。”
彎彎曲曲的小路上,記者發現某段路兩邊砌著二十幾厘米的白色“圍牆”。“這是蟹類的生態廊道,阻隔大部分蟹類爬行至道路上,引導螃蟹順著這個圍牆安全回家。”宋先生解釋說,綠島有一條20公里的環島公路,雖然方便行人,但對于生活在這里的螃蟹、蟾蜍、蜥蜴等動物構成了生存障礙,令它們無法自由地往來于海洋與陸地間。綠島每年都有幾十萬名遊客。遊客騎乘機車,不分日夜行經環島公路,造成當地許多蟹類往返海里及棲息地的時候,常常不慎淪為輪下亡魂。“除了蟹類之外,其它如黑眶蟾蜍、斯文豪氏攀蜥、赤背松柏根等蛇類或錢鼠等小型哺乳類也會使用廊道穿越道路。設計的這個廊道就是為了給蟹類留一條活路,讓它們平平安安出門,快快樂樂回家。”
宋先生正說著,突然停了車。記者下車一看,原來是一只陸蟹迷路了,傻愣在馬路邊。宋先生輕輕拿起螃蟹,把它放在廊道內側,螃蟹高興地繼續趕路了。
夜尋梅花鹿
早就聽說綠島的梅花鹿很有名。梅花鹿原是臺灣最普遍的野生哺乳類動物,但由于棲息環境被人類破壞,以致完全絕跡。目前,臺灣除人工豢養外,已無野生梅花鹿。1986年,綠島鄉公所野放了200頭梅花鹿,並設立了保護區,目前綠島上“野生梅花鹿”大約在200多頭。
宋先生介紹說,梅花鹿喜歡在夜間活動,並且非常神經質,很會躲避人類,沒有熟悉的人帶路與指引,很難看到它們的身影。于是,我們決定當晚前往島嶼的東北側,也就是梅花鹿經常出沒的地方“夜尋梅花鹿”。
綠島的夜晚,路燈很少,倒是騎著機車打著探照燈尋鹿的遊客把路照亮了。路上,宋先生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他白天巡查的時候,發現了一只幾個月大的小梅花鹿在馬路上。“它和媽媽走散了,很害怕的樣子。我就開車趕它上山坡,大約趕了一個多小時才讓它回到安全地帶。如果被捕獵者看到,那它的命運就慘了。”
車子停在路邊,宋先生打著探照燈,大家屏息張望。“看到了,鹿的眼睛,閃閃發光啊!”一位同行的記者輕聲喊道。果然,幾只梅花鹿也正在朝我們這邊看過來,隨後悠閒地低頭吃著“夜宵”。走走停停中,看見的鹿至少有10多只。
遇見椰子蟹
汽車順著環島公路繼續行駛,突然,宋先生停下車連稱“好運,好運!”車燈下,一個比茶杯底蓋稍大的動物在路中央爬行。宋先生介紹說,這是生活在陸地的椰子蟹,又叫八卦蟹,屬于稀有保育類動物,現在已經很少見。記者們圍著看,椰子蟹似乎知道身邊有保育人員在,大大咧咧地和我們對視。“去年我只見到兩只。今天能再看到,真是很幸運呢。”宋先生笑著說,“看見這些動物,必須停車或繞道。”
由于觀光產業的興盛,海洋與陸地的自然資源日漸削減,為了能夠一方面滿足遊客的觀光需求,另一方面也給綠島上的生靈一個安全的家,綠島保育工作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如環島道路日夜不歇的服務,截斷椰子蟹等動物的季節性移動與繁殖行為;保育巡查員執勤時,看到小型陷阱獸夾、蟹鳥網、繩吊、殘留漁網等要及時清除掉。遇到打那些小生靈壞主意的不法分子,一定嚴格懲處。”宋先生說。
在綠島觀光部門提供的小冊子上有句話:“展現綠島鄉民對生態和諧的追求之心”。是啊,人類用心去保育這些小生靈,心靈上會滿載而歸,生靈們也保有它們的快樂天堂。人類與生靈和諧共處,不也是綠島的一處別樣風景嗎?(記者 徐蕾 吳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