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

臺灣印象:93巷——文化的種子在這里萌芽

時間:2011-08-17 08:46   來源:福建日報

  臺北是座以國際貿易為主的大都市,櫛比鱗次的商業大樓光鮮亮麗、星羅棋布的銀行網點隨處可見、四通八達的捷運(地鐵)載著川流不息的人潮來回穿梭——初到臺北的人,都能從繁忙的人潮中感受到都市的繁華與濃厚的商業氛圍。其實,這只是臺北誘人的一面。在臺北呆久了,你就會發現,繁華的鬧市中也有寧靜的文創園區,如由舊糖廠改造而成的華山文化創意園區和由自來水廠改造而成的文化公園;人潮擁擠的商貿大樓前也辟有藝術空間,各式各樣的藝術雕塑不僅讓遊客流連忘返,也為商業交易增添了幾許文化色彩;尤其是亦商亦文的商貿大廈,如誠品書店,就成了臺北的一個文化地標。“文創園區”、“藝文空間”、“人文空間”等盡管所佔的空間不大,但因為散落在商貿大廈、街頭巷尾及閒置場所,也讓繁榮的都市透露出濃濃的文化氛圍。

  位于臺北市松江路93巷的“人文空間”就是一個典型。創辦人高希鈞先生是一位愛讀書、教書,鼓勵別人終身讀書的文化人。他從臺灣的眷村出生,拿著獎學金負笈美國留學,在美國教書直至退休後返回臺灣,創辦了天下文化企業。2000年6月10日這個人文空間開辦時,高希鈞曾在一篇題為《一顆人文的種子在93巷萌芽》文章中表露了他創辦的緣由:“二十八年前蘊藏于內心的一個向往:一個小小的店,有書、有咖啡、有知識分子進出、有人文氣息彌漫、有進步觀念激蕩,終于將在臺北的一條小巷中出現。”“一個都市可以沒有迷人的夜總會,但不能沒有精致的書店;擁有小書店多的城市,遠比擁有大銀行多的城市更富有。”

  藏匿在93巷的這個“空間”其實也不大,上下層總共不過200平方米,但設計獨特,布置優雅:門前辟有前庭,榕樹遮陰;門後辟有後院,陽光透亮;樓下是供人閱讀的書城,各種人文暢銷書應有盡有,可以邊閱讀邊品味咖啡與糕點;樓上則是講座廳,為眾多名家舉辦新書發表會或講座提供場所,也正因為如此,93巷也就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名聲遠播。每當這里舉辦新書發表會,靠近馬路的巷尾總是擠滿了採訪車和電視轉播車,93巷周邊便熱鬧起來。記者去年在臺駐點採訪期間,就常應邀前來採訪。如去年7月7日,臺灣當局“考試院長”關中在此舉辦《中國命運:關鍵十年》新書發布會,作為貴賓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前“考試院長”邱創煥、許水德,前“監察院長”陳履安、錢復,原“國史館長”林滿紅及現任“教育部長”吳清基等先後上臺致辭,名流雲集,場面盛大;如現任新北市長的朱立倫,曾于去年7月16日在這里舉辦了《做,就要做好》新書發布會,因為他當時作為市長參選人,所以就成了媒體特別關注的焦點人物;又如去年8月31日,原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太太、城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前電視主播周慧婷也在此舉辦《120天給孩子一生的養分》新書發表會,知名新聞主持人沈春華、李四端、盧秀芳、鄭村棋及文化界友人紛紛前來捧場,暢談“愛無他,陪伴而已”的親子教育心得與讀後感,在熱烈而溫馨的情境中,現場來賓無不陶醉在親子教育的故事里,並在感動之中深受感染、獲得感悟,從而在心中播下親子教育的種子。

  文人在這里匯聚,名家在這里播種。在這彌漫文化氤氳的93巷,文化的種子在這里萌芽。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