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南5日舉行的龍舟競渡。
深圳報業集團駐臺記者邸繼勇文/圖
每年歡度端午傳統佳節,臺灣人都會獲得1天假期。今年端午臺灣連放三天長假,島內各地美味粽子和豐富的節慶活動一起上陣,傳統與新意互為襯托,讓節日中的臺灣人多了很多精彩。
包粽子品種來自五湖四海
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粽子都是端午節最應景的食品。在臺灣過端午節,人人都要吃粽子。
端午節前夕,在臺灣的市場里,可以買到來自五湖四海的粽子:包括客家粽子、廣東肇慶粽子、浙江湖州粽子、福建福州粽子,還有臺灣本土的北部粽子、南部粽子等等。臺北南門市場賣的粽子,一般都是以江浙、廣東等外省口味的居多。臺北最知名的“肉粽大王”店賣的是地道的北部粽子,臺南最知名的“再發號肉粽”則屬南部粽子。
目前,臺灣大多數五星級飯店也接受粽子預約,所銷售的高檔粽子包括鮑魚粽、面包粽以及以烏龍、普洱、龍井等名茶入粽的茶粽等。為讓有忌口的人們也能享受粽子美味,地中海式海鮮粽、韓式花粽和人參藥膳粽、日式抹茶海苔粽等異國風味的粽子今年也在島內大行其道,這些口味好、熱量小兼有養身之功的粽子頗受歡迎。
雖然從市面上買粽子很方便,質量也好,但不少臺灣家庭還是喜歡自己包粽子,特別是一些有孩子即將考大學的家庭更要如此。這是由于端午節過後,就是一年一度的大學考試,而包粽與“包中”是諧音,因此許多父母都要親自給孩子包粽子,以求孩子考試順利。
賽龍舟大家享受的是氣氛
臺灣和大陸一樣,端午節最有氣氛、最為熱鬧的是劃龍舟。臺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節期間都要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今年,臺北市、臺中市、臺東縣、彰化縣、南投縣等地都連續幾天舉辦龍舟比賽。
5日,“2011臺南市國際龍舟錦標賽”在臺南運河的安億橋至承天橋河段展開,多達158支隊伍參與此次龍舟賽,創下歷年新高。劃龍舟原是民間祭祀水神的一種儀式,目的是為了消災祈福,後來加入了屈原的故事,說是百姓撐船尋找屈原。在臺灣,龍舟需要經過“開光”儀式才可下水,“開光”就是請知名人士拜祭水神,並提筆在龍舟的龍眼上點睛。龍舟下水前,人們敲鑼打鼓,抬著龍舟走向河岸。經過一番巡行,龍舟便下水比賽。在臺南運河上,競賽一開始,只見龍舟上的選手在咚咚的鼓聲中,以整齊劃一的動作奮力往前劃。河道終點處,中央插有錦標,哪一隊最先奪得錦標即為勝者,勝負往往只在一瞬間。動人心弦的比賽,吸引著許多人在岸邊一邊盡情觀賞,一邊為選手加油。
其實,端午節在臺灣除了包粽子和賽龍舟這些傳統活動外,更重要的還是人們的一次嘉年華。記者在臺南活動現場就看到,在運河周邊超過兩百家美食、農漁特產、伴手禮等商業攤位,將臺南“在地”的傳統文化推廣給與會遊客。另外,在彰化的“鹿港小鎮”,慶端陽活動連續9天盛大展開,今年更推出四大主題:“浪里奪標賽龍舟”、“鑼鼓喧天慶端陽”、“新奇有趣看展覽”、“美食饗宴飽口服”,邀請島內民眾一同體驗“快樂遊鹿港”。
臺灣各地的端午活動除龍舟競賽活動外,還引入夜市文化,在河岸旁設百貨零售、攤位遊戲、明星表演等活動,無論是三五好友或是全家出遊,都非常適合。在鹿港,當地還有傳統工藝展、現場拓印、童玩技藝及魯班公宴等活動,要讓遊客到現場來,不僅有得吃、有得玩、更有得拿!
取午時水鄭成功帶來的傳統
在臺灣過端午節,還有一個富有神奇色彩的習俗,就是取“午時水”。臺灣民俗專家介紹,當年鄭成功進駐臺灣時,部隊開到大甲鐵砧山,急需水卻找不到水源,鄭成功便插劍入地,祈求泉水涌現,拔劍後果然山泉噴涌。由于當時正是端午節午時,此水便被稱為“午時水”。從此,“午時水”聲名遠播。每年端午節午時,臺灣都有許許多多民眾求取“午時水”,以保平安。
據說,鄉間的臺灣人很看重端午節正午的水和正午的茶,午時水、午時茶尤重一個“正”字。因此,每到端午節這天中午12時,人們會涌向村中的井邊。提桶的,挑擔的,圍繞一個共同的目的───等候提取午時的井水。因為家家戶戶唯恐過時不正,排成長龍陣也就蔚為大觀了。然後,回家擺開古樸雅致的功夫茶具,泡沏獨具鄉土風味且有保健作用的午時茶,佐以節日主食“薄餅”吃喝起來。縷縷茶香伴隨著賽龍舟的歌聲、鑼鼓聲、喝彩聲,在河岸邊飄蕩,飄蕩……
臺灣端午節還有有趣的活動是“立雞蛋”比賽。那就是在端午節正午12點正,誰能很快將一只雞蛋立起來,誰就會有好運。據報道,在去年基隆舉辦的一次“立雞蛋”比賽中,參加比賽的千名市民有602人獲得好運。另外,在臺灣鄉間過端午節時,許多住家門口都挂菖蒲、艾草和貼鐘馗畫像,成人飲雄黃酒,小孩子佩香包,這些據說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
“艾虎懸門日,龍舟競渡時,屈原遺恨在,千古楚人思。”端午節和中華民族的其它傳統節日習俗,深入臺灣的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