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位于臺灣本島西部的臺灣海峽中,東與雲林、嘉義兩縣相望,西與福建廈門相對,是臺灣地區唯一的島縣。全縣由澎湖本島及周圍其他63個島嶼組成,面積126.86平方公里,人口9.5萬,轄馬公市和5個鄉,縣治設在馬公市。
澎湖列島雄居臺灣海峽的中樞,就象大大小小的珍珠、玉石鑲嵌在萬頃碧波之上。澎湖列島的開發比臺灣本島早380年,歷史上曾是大陸移民去臺灣島的踏腳石,故有“臺灣海峽之鍵”、“海上橋墩”之稱。
澎湖列島本是一片火山噴出的熔岩--玄武岩臺地,因受海水侵蝕而分裂成許多小島,島上表土瘠薄,由大量珊瑚礁和砂礫堆積,雖氣候溫和,但風強雨少,不宜農作物生長。而附近海域魚類特別多,再加上各島的海岸線曲折,到處可以開辟漁場,所以島上居民多是“以海為田,以船為家”,兼採珊瑚、珍珠。
群島海濱帆牆林立,微波漾碧,白雲掃空,海天如畫,每當夕陽沉海,暮色蒼茫,煙霧迷朦之時,漁火漸升。每逢月夜,皓魄中天,萬千漁船燈火布滿海上,恍如一座不夜城。于海濱眺望,一望無際的海上,環島流動閃爍的萬點漁人,明滅變幻,與空中星鬥、月光交相影映,蔚為壯觀,“澎湖漁火”清時即被列為臺灣八景之一。
最佳旅遊季節
澎湖列島與臺灣本島一衣帶水,但氣候差異很大。全縣年平均氣溫為27.7攝氏度。最熱的7、8月份,平均氣溫比臺北市還低;最冷的1、2月份,平均氣溫比臺北市還高1攝氏度。澎湖夏涼冬暖,惟雨量稀少,風力強大,全年平均風速超過6級的大風日多達144天,其中,每年11月至翌年1月,大風日每月超過20天。每年除6-8月為南風外,其他月份多為東北季風,最大風速可達每秒20米以上,相當于中度臺風。全縣年降水量為1000毫米,是臺灣省雨量最少的地方,且分布不均勻,夏季降水量佔全年的80%,幹旱期長達180天左右。
澎湖列島交通
馬公市是澎湖縣陸海空交通的樞紐。馬公市與近郊的湖西鄉之間有環澎湖島的公路相通,並通過跨海大橋與西嶼島相連,可直抵西嶼島的最南端。
在澎湖島的風櫃尾半島上,有許多天然奇景,從縣城馬公市乘車,約20分鐘即可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