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

悲情城市 臺北九份

時間:2008-06-23 16:06   來源:中國臺灣網綜合

九份風情_九份,“悲情城市”熱起來_樂途旅遊網
九份風情

九份風情_九份,“悲情城市”熱起來_樂途旅遊網


九份風情


  有一種地方,當你身臨其境,並無特別感覺;一旦離開,思念便像迷迭香,輕輕揉碎,彌散開來。位于臺灣的小城九份,就是這麼一個地方。

  空中之城

  “你不是想看比較有臺灣代表性的城市嗎?九份就是啊。”明對我說,“侯孝賢的威尼斯獲獎電影《悲情城市》就是在那里拍攝的。知道九份名字的來歷嗎?據說是因為早期陸路未開通前,交通不便,山上一共住有九戶人家。荒野山中的九戶人家,每次外出採購日常用品,總要備足九份,每戶分得一份,大家都方便。天長日久,九份就成了地名沿用至今。”

  感覺很像日本動畫大師宮崎峻的《空中之城》,我猜想,沒準動畫大師也來過九份。

  “那里現在還是住著九戶人家?”我問。

  “怎麼可能,自從光緒十五年(1889年)在九份地區的金瓜石山發現金礦後,採金的人蜂擁而至,原來偏僻荒涼的山野,頓時變成了熱鬧的礦場。”

  “早期人口最多的時候,曾經有一萬多人來此採金呢。日據時代,九份的大量黃金被輸往日本,那時是顛峰時期。上世紀三十年代,隨著金價上漲,九份更是呈現了“亞洲金都”繁華絢麗的輝煌盛況。每當夜幕降臨,九份燈火輝煌,時人稱之為‘小上海’、‘小香港’。”明不無自豪地說。

  “那里以前很多酒家,早期很多工人白天在礦坑里工作,晚上下班就換上西裝,到酒家喝酒。那是一段九份的黃金歲月,真的是處處笙歌,紙醉金迷。”

  “可後來國民黨統治之後,金礦因前期的過度開採,礦源殆盡,採金事業便因此走入沒落,昔日熙熙攘攘的山城人口外移,也日漸冷落。”

  “那現在還有啥可看的?”我問。

  “那些舊式的建築都在啊,你知道嗎,1989年,侯孝賢電影《悲情城市》上映後,這個小城又熱鬧起來。現在,這里已經是一個商業氣息濃厚的旅遊小城,到處可見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遊人。如果是周末假日,你連停車位都找不到。”

  升平戲院

  九份真正稱得上一座名副其實的空中之城,也可稱為山頂之城。整個地區位于山坡上,也因此形成了獨特的山坡和階梯式建築景觀。

  坐落在九份輕便路上的升平戲院雖已廢棄,不過卻是臺灣北部的第一家戲院,大約建于1914年,以前俗稱“升平座”,顧名思義,可見當初繁榮時期九份的歌舞升平。

  戲院給我第一眼的印象竟有點鬼屋的感覺,殘垣斷壁,茅草叢生。如不是四周日式茶館及街上的行人提醒著我,我以為自己走入時光隧道,倣若看到胭飾媚行的蕩女從眼前走過,陪伴著無根漂泊的浪客,揮霍著他們的青春。音樂響起,美腿舞動,燈紅酒綠,歌舞升平。

  當金礦開採殆盡,人口外移,一切歸于孤寂,繁華散盡,1986年,戲院不得不結束營業。

  如今,這個曾經是北臺灣最大的戲院,風華不再,靜靜地佇立在街頭,如滄桑的老人,承載著一段過去,敘述著昔日的輝煌。

  賴阿婆芋圓

  “我們去吃點小吃吧,這里的小吃在臺灣很有名哦。”明的一句話勾起了我的食欲。

  臺灣的小吃早有耳聞,九份的居然還很有名,我大有賺到的感覺。

  小吃店多沿著舊稱“暗街仔”的基山街,那是舊日最熱鬧的街區,由于地形限制,道路狹長而彎曲,加上雨遮,幾乎遮天蔽日,也難怪過去稱它為“暗街仔”。

  這里的風味小吃同樣充滿“古早味”。芋圓、肉圓、魚丸、魚羹、草仔粿、紅糖糕、芋仔蕃薯、燒酒雞、麻油雞、筍子雞……滿街飄香,令人垂涎。

  我在“賴阿婆芋圓”店前停住了腳步,這是明推薦的。要了一碗,品嘗了起來。

  賴阿婆芋圓不僅嚼勁十足,還吃得到小塊的芋頭,加上綠豆、紅豆、花豆……配料十足,鋪上碎冰,真是無敵的甜品。那些芋圓既美味又可愛,不愧為九份小城的小吃代表。可如果要把九份的小吃都品嘗一遍,即便是我這個大胃王,恐也難以招架。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