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

行走臺灣:咖啡館是臺北人的第二個家

時間:2011-08-29 11:22   來源:東南網

  27日上午,臺北。下過整整一個晚上的大雨,還有淅瀝小雨滴著,在入秋之際,令人心頭也生起幾許涼爽。雨後街頭的星巴克、丹堤、伯朗等咖啡館,或者是街頭拐角處的85°C咖啡店,以及小巷深處的咖啡館,都越發顯得清新涼爽。

  臺北咖啡達人“水瓶子”形容:咖啡館是心靈角落里一棵美麗的小樹苗。85°C的公關行銷總監鐘靜如說,咖啡館是詩情畫意的地方。漫畫作家“水瓶鯨魚”覺得,咖啡館是安靜感性的女人,站在不遠處體貼著你。

  走在臺北街頭,處處可聞咖啡香,臺北人在咖啡館享受如雨後的清涼,感受另一個家的氛圍。

  閱讀寫作的獨處空間

  3年來,“水瓶子”泡過了臺北100多家咖啡館。他原來在資訊行業跑業務,經常在臺北各個場合開會,一兩個小時會議結束後,覺得沒啥地方可去,就泡咖啡館。點上一杯咖啡,掏出筆記本電腦,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查找資料,寫工作報告,有時也寫點心情日志。

  他很喜歡這種體驗:大家安靜地看著書,或者專心地看著電腦,不像圖書館那樣靜默,有好聽的音樂相伴,感覺時光輕輕緩緩地從身邊滑過。他說,喜愛一家咖啡館,不僅是奔著好喝的咖啡和美食,更是奔著好的氛圍和對味的音樂。

  臺北市民王小姐平時把自己關在家里看書寫作,日子久了,自閉感與日俱增,她便會來到咖啡館,雖然也沒有跟人交談,自己一人靜靜坐在那兒看書寫作,但幾小時後離開咖啡館時,已覺換了一個人:感覺不再自閉,對外面的世界有了奇妙的感動,心靈向外界徐徐敞開著。她覺得在咖啡館,可以感受到外界的生氣,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氣場。

  人本質上來說是群居動物,咖啡館為王小姐提供了感受人氣、又不影響看書寫作的獨處空間。無論在大眾化消費的星巴克,還是小眾化的特色咖啡館,時常可看到一人獨自進來後,掏出筆記本電腦或者書本、雜志,然後,一杯咖啡陪伴他們幾個小時的讀寫時光。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