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

陸客赴臺個人遊上路 臺灣加強事故多發景區安全

時間:2011-07-20 10:50   來源:東南網

  陸客赴臺旅遊3年來,幾個重大安全事故仍令人記憶猶新:今年4月份的阿里山火車翻覆,去年10月份蘇花公路因臺風豪雨而坍塌,以及太魯閣峽谷多名遊客被落石砸中。

  如今,陸客個人遊已正式上路,這幾個給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故多發景區,安全防范工作做得如何?近日,導報駐臺記者跟隨臺“觀光局”人員,查訪了這幾處景區。

  鏡頭1

  蘇花公路114K處:緊急電話

  同期聲:蘇花公路共設了20多座緊急電話亭,遊客遇險,手機沒信號,可緊急打電話求援。

  蘇花公路防災設施運管處介紹,蘇花公路已設置70多個閉路電視監視器,工作人員每天上午、下午各巡查一次,把掌握到的路況、氣象變化等信息,及時通過路邊電子看板、手機短信等方式告知遊客,遊客可採取打電話求助、進入緊急停駐點(全路段設了23處)等對策。

  鏡頭2

  蘇花公路116K處:滑坡修復

  同期聲:蘇花公路一邊臨太平洋,一邊臨山,陡峭處懸崖與太平洋幾乎垂直,而公路是在懸崖上硬鑿出來的,容易發生山體滑坡。

  公路管理部門採取了加固、植生方法,先用鐵絲網圍護起來,再灌上泥漿,讓植物重新在上面生長出來。

  相關鏈接:蘇花公路是臺灣省道“臺9線”中的一段,從宜蘭縣蘇澳至花蓮縣新城,全長70多公里,沿線多為臨太平洋懸崖峭壁。去年10月21日,“齥魚”臺風造成蘇花公路114K路段坍塌,致使26人遇難,其中大部分是陸客。

  鏡頭3

  燕子口:戴安全帽旅遊

  同期聲:這兒不是施工工地,每人卻都戴上了安全帽。太魯閣公園每天備有1萬頂安全帽,要求進入峽谷地帶的遊客戴上安全帽(如圖),並為每個進入園區的遊客辦理保額300萬元新臺幣的公共意外責任險附加落石險。公園管理處每日派員巡查路段,發現一定程度落石的地段,馬上予以封路。

  相關鏈接:太魯閣公園以大峽谷最為奇特,一條立霧溪就像一把利劍,把合歡山深切3000多米,形成了令人驚艷的險峰奇觀,但也帶來了石塊高處墜落的安全隱患。據臺“觀光局”稱,太魯閣是陸客在臺灣第三喜愛造訪的景點,3年來發生了數起陸客被落石擊中事件。

  鏡頭4

  阿里山車站:體檢森林鐵路

  同期聲:阿里山鐵路是世界僅存的3條登山鐵路之一,從海拔30米處一路爬升到2200多米,坐小火車沿路可觀賞不同植被景觀與山脈溪流。

  阿里山管理處官員黃發德介紹,“4·27”事故發生後,阿里山小火車全線停駛,相關單位聯合對森林鐵路進行總體檢,對兩旁樹木作出高度管制,待沿線林木檢查完畢確定沒問題,再恢復行駛小火車。

  鏡頭5

  阿里山公路66K處:管制柵門

  同期聲:目前遊客不能乘小火車上山,只能坐汽車上山,阿里山公路是臺灣省道“臺18線”的一段,60多公里長,約2個小時車程。全路段設有12個管制站,每個站設有三道封閉警戒線:第一道警示帶,第二道鐵絲網,第三道鐵制柵門。管理人員根據路況、氣象來確定對某路段進行哪種方式的管制。

  相關鏈接:今年4月27日,阿里山不幸發生小火車翻覆事故,路邊巨木倒下壓翻小火車,造成多名陸客傷亡。(《海峽導報》 記者 蘭文 文/圖)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