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8日,臺灣松山機場至少4、50臺攝影機採訪陸客自由行。(中評社 康子仁攝)
大陸居民赴臺自由行6月28日正式啟動,這是繼臺灣開放大陸探親、大陸居民臺灣團隊遊之後,兩岸交流史上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兩岸之間的這一新發展也同樣得到了美國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道。香港中評社的報道綜合了國外各媒體從這一舉措中解讀出的兩岸關係的新發展和變化。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將臺灣開放了大陸居民自由行看作是兩岸相互信任的新標志。文章稱,為了打破60年來的緊張關係,大陸希望通過允許大陸居民赴臺自由行可以促進兩岸在政治上的早日統一,而臺灣方面也希望借此能振興經濟。
大陸方面希望此舉能讓臺灣人更多地了解大陸。臺灣淡江大學的戰略研究教授林中斌說:“北京希望臺灣人能夠認識到大陸人並不是壞人,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是中國人。”
臺灣“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在上周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大陸遊客會花費80%的錢用于購物,而歐美遊客的這一比例只佔20%。但是,雖然來自大陸的團隊遊每年給臺灣帶來234萬的客流量,但團隊遊大部分都集中在某些相同的酒店,旅遊紀念品商店也大多要由旅行社安排,這就大大減少了大多數臺灣旅遊業者的收入。
賴幸媛說:“(自由行帶來的)經濟影響是相當巨大的。我們不僅希望赴臺遊客的人數能更多,更希望他們能走到臺灣社會的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