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里的小不點兒思考著萬物為何從無到有的問題。石砌的教堂里她聽到上帝的故事,他像外祖父一般慈祥,不喜歡傲慢托大,他用六天悠然創造了萬物——天空和大海,太陽和月亮,綠樹和海草,駱駝,駿馬,孔雀,貓狗蟲豸,世間所有的生靈都向他唱著歡快的頌歌,就像天使們一直做的那樣。他將人類安置好,告誡他們安分守己,不得吃善惡知識樹上的果子。小不點兒看多了神話故事,早明白故事里的戒律就是用來打破的。人類的祖先注定要去吃那果實,命運原就和他們相背。上帝只對自己滿意,小不點兒不覺得故事里有誰值得同情。
也許那條蛇除外,它可沒有自告奮勇去引誘誰,它不過是想盤在枝葉間休息。
仙宮的傳說里又是怎麼說這世界的緣起的?
紀元之初
杳無一物
無沙無海
亦無寒流
尚未有地
也未有天
虛空裂處
草葉初萌
這虛空之物叫做金恩加格,一個奇妙的名字,小不點兒在心里念了又念。它並非縹緲無定,也有四面八方。北方是濃霧之國尼弗爾海姆,濕冷之地,十二道冰冷的大川發源于此,奔涌而出。南方是真火之國穆斯帕爾海姆,烈焰焦灼,煙霧彌漫。冰山在尼弗爾海姆覆積而成,又被穆斯帕爾海姆的熱風融化。一片紛亂混沌之中,一位巨人卻就地生成。他的名字是伊密爾,或名奧爾格爾密爾,意思就是沸騰的黏土或沙礫上尖叫的人。有人說,是諾倫命運三女神用來照管生命之樹的純白黏土造就了他。他龐大無比,堪比萬物。小不點兒看見他橫跨天地,周身閃耀,面容不清,頭顱堅如岩石。
金恩加格還孕育出另一奇特的生物—— 一頭大母牛,她一面舔食著冰山上的鹽粒,一面不停地分泌出乳汁,伊密爾便以這乳汁為食。小不點兒不知他是怎麼吃的。對他來說實在太多了。伊密爾是霜巨人之父,霜巨人們從他的軀幹之中生出。他的左臂腋下生出了一子一女,兩腳盤起處又生出一子。而此時那奶牛仍在用火燙的舌頭舔食著鹽粒,久而久之,冰山漸消,而一巨大頭顱的卷發顯露出來,之後是另一個沉睡巨人的冰凍軀體——祖神勃利。勃利甫一出生,就誕出了其子勃爾,而勃爾在某處(哪兒?小不點兒有些好奇,她腦袋里只有滿是巨人的金恩加格)遇見了女巨人貝絲特拉,生了三個兒子:奧丁,維利,偉。
這三子絞殺了伊密爾,將他的手足肢解。
小不點兒試圖想象這一切。如果將一切按比例縮小,便可以思量:金恩加格大致是個沉重的玻璃球,濃霧在其中像繩索般刮動,而那個黏土塑成的人就躺臥其間,身上霜凍閃耀。那些最初的神靈爬向他,將他撕裂——用指甲,用牙齒,用鐮刀,用鉤子,用一切可以用的東西。他們將他五馬分屍——小不點兒可知道這個詞兒。然而他們沒有臉孔,他們不是凡人,這三位天神像黑色的幽靈般倏忽而來,又像鼠人那樣穿刺搜尋。這些新降生的巨人們最初的作為儼然分為三色,人類便以黑、白、紅命名之。虛空是黑色,四面陰霾的黑,深重精美,光滑黑暗。雪巨人是白色,除了他那雪紫色身體在腋窩間、鼻孔里、膝蓋下投下的濃重陰影。新晉的神靈們殺伐作樂。殷紅的血從傷口里迸出,從脖子傾斜到肩膀,看上去就像一件火燙的馬甲,覆蓋了前胸和兩肋,這血流奔涌開來,猩紅色淹沒了整個玻璃球,也淹沒了世界。這血流不可遏制,因它原本就是巨人體內黏土和寒冰下流淌的生命,如今流向死亡。仙宮的傳說中有個故事,說另有個叫勃爾格爾密爾的巨人造了艘大船,逃脫了洪水,成了另一群巨人的祖先。德國作者說也許這是效倣諾亞方舟的傳說,但小不點兒不喜歡這故事,她希望這傳說能夠自成一脈。
諸神用死去巨人的肉體塑成了新的世界。小不點兒在想象時深受困擾,因為沒有尺寸可以估量,她只能抓住身體的零星碎片和世間萬物間的朦朧相似處。
這冰冷如霜的巨人伊密爾
他的肉體塑成了大地
骨骼形成了山脈
頭顱化作了天空
血液流成了海洋
他的汗水形成了湖泊,卷曲的頭發長成了綠樹,頭顱里的腦髓化做了飄動的白雲。或許是眾神從穆斯帕爾海姆取來火種,布灑在蒼穹,形成了群星。或許它們本就是光亮,透過死去的巨人頭骨上的縫隙孔洞。
各樣的蛆和蠕蟲噬嚙著潰爛的屍體。眾神將它築成洞穴,里面住著矮人,遲鈍卻強壯的魔怪,還有黑暗精靈。他們用巨人濃密的眉毛築成界牆,圍起米德加德,中土之城。在米德加德的中心他們建造了眾神的家園,仙宮阿瑟加德。眾神自稱阿薩神族,世界的棟梁,而仙宮位于米德加德中心,四面是血海,其外坐落著烏特加德外宮,在那里,可怖的生靈潛行徘徊。
眾神還創造了日月和時間。大地是一具萌芽的屍體,天空是倒覆的顱骨,而日月同樣具有人形。太陽是位光彩照人的女子,坐在車內駕馭著駿馬阿爾瓦克(早醒者),月亮是位光華奪目的男孩瑪尼,駕馭著駿馬阿爾斯維(快步者)。黑夜母親騎一匹黑色駿馬赫利姆法克西(霜之馬),馬鬃上有露和霜落下,她的兒子達格駕著一匹極白的馬斯基法克西(光之馬)緊隨在後,鬃毛間射出極亮的光線。這些神靈在巨人的顱骨和雲層間無盡地穿梭來往,而晝夜得以交替。
這些幻影般的華麗馭者和騎士們有些蹊蹺,永遠有狼群張牙舞爪地追逐著太陽和月亮,邁過茫茫的空間,抓咬著他們的腳踝。故事里從沒提及是誰造出了狼群,它們就那麼存在著,陰森咆哮。它們似乎是為著造物的押韻而生,從不休息,從不疲倦。這個世界建造于巨人的顱骨內,而狼群自造物初始就盤踞腦海。
眾神將仙宮建造得美輪美奐。他們制作工具武器,也做金壺金杯,他們投擲金盤,或者雕刻金人用來下跳棋或者象棋,反正金子多得是。他們造出了矮人,魔怪,黑暗精靈還有光亮,最漫不經心的一個當口,為了消遣取樂,他們創造了人類。
有三位天神離開了阿瑟加德,去米德加德的綠野上取樂,那里綠草茵茵,新韭遍野,一片生機。這三位天神是奧丁、海尼爾和洛多爾,而仙宮的傳說里說洛多爾很可能是洛基的另一個化身。他們在海灘漫步,撿到兩段木頭,一段是梣樹,另一段可能是榿木、榆樹,或者葡萄樹的根株。這兩段木頭平淡無奇。
既無智識
又無感知
無血無肉
無聲無色
三位天神卻把這兩段木頭變成活物。奧丁予它們靈魂,海尼爾予它們感覺,洛基予它們鮮血和色澤。小不點兒疑心海尼爾和洛基就是故事里先前消失的兩位天神——維利和偉——的替身,而三位慣行殺戮的天神此時便儼然化身為造物主。不論神話還是童話里,天神總是三位,不多不少,所謂萬事皆三。基督教的故事里,這三位是戴著十字架的老祖父,受折磨的好人兒,還有撲扇著翅膀的白色大鳥。而仙宮的世界里,奧丁是造物主,那用來湊成三的兩位也是。
小不點兒想象著這對新生的樹人男女。他們皮膚光滑,宛若新木,雙眼明亮,像機警的鳥兒,他們試探性地緩緩動動手指腳趾,載著新生的驚奇,像甫破殼的小雞小蛇,磕磕絆絆地蹣跚學步。他們咧開嘴,相顧而笑。本是枯木做成的軀體,自然什麼也不曾吃過,但新長的兩排牙齒又白又硬,甚至還有像狼一樣的食肉動物所有的尖利犬齒。
這兩棵樹人最終的命運喜樂我們無從得知。像故事里的很多角色一樣,他們相依相生了一陣子,然後就被黑暗所吞噬。不過奧丁是故事的推動者,還有洛基,設若如小不點兒所願,這位漫遊的天神就是那位神奇的魔術師,眾神造人的故事才環環相扣,有跡可尋。
不管晴雨,小不點兒都漫步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背包里是書和筆,背包外挂著防毒面具,沉甸甸的,倣佛書里讀到的基督徒一路背負的重擔。小不點兒一路走,一路艱難思考著信仰的含義。她並不相信《仙宮和諸神》的故事,但它們卻如青煙在腦中盤旋,像蜜蜂在暗黑的蜂巢里嗡鳴。她在學校讀到希臘神話,告訴自己是過去的人們將“信仰”加諸那些反復無常爭吵不休的眾神身上,而她只當它們是神話故事來讀。故事里有穿靴子的貓、雅加婆婆、棕仙、小精靈和小仙女們,有的呆呆笨笨,有的充滿危險,還有森林女神、樹精、九頭蛇和白翼飛馬珀加索斯。這些虛幻形象帶給她的快樂,有時候比現實中更加真實。只是這些可人兒並不存在于她的世界,她也住不進她們中間。
教堂的一側有個小門,和《天路歷程》里寫的一樣,書上說敲敲門,它就向你敞開。她穿過那扇小門一路小跑,扔掉書包摘掉面具,卻不得不拾起另一個重擔——她得去相信那些自己不能相信的東西,而不論在腦海在心底,在喘息未定的胸口還是目不能及的所在,她也不願去相信。班揚應該有厲害的辦法懲治她吧,讓她失足滑進沸騰的油鍋,或是被惡魔的利爪越過樹頂掠走。
可牧師在布道的時候是那樣溫雅,她要是不信就太失禮了。
這片潔凈的石地散發著黃銅和木質打磨拋光的味道,英文的祈禱聲在其間回蕩。全能最慈悲的父,我們離開了聖道,走錯了路,如同失群的羊,我們常隨自己的意思,放縱自己的情欲,違背了您的聖律,當做的不做,不當做的倒做,性情柔弱,無力自救,求主賜恩與我可憐的罪人,認罪的求主憐憫,悔罪的求主赦免。
小不點兒對禱文爛熟于心,有時沿著樹籬一路走著,她還會唱起來,抑揚頓挫,留心押韻,想象著那只迷途的羔羊在灰蒙蒙的曠野上四顧無依,低聲哀鳴。可她依然對教義無感,什麼聖父、聖子、聖靈,她只是不信。她悄悄說出來,立時覺得自己就是童話里的壞女孩,喉嚨嘴巴里塞滿了蠕動的青蛙和癩蛤蟆。
匆匆上學的路上和放學回家的漫長午後,她自己編織出草地的神話,教堂內,學校里,它們唱著:
看那銀子般的雛菊
看那金子般的金鳳花
那就是我們的寶藏
我們愛惜又珍藏
看那鑽石般的雨滴
和那閃閃的晨露
還有那藍盈盈的婆婆納
耀目的藍寶石就是她
小不點兒喜歡去看,去學,去給各種東西起名字。雛菊,白晝之瞳,學到這兒她心底歡喜地悠悠一顫;金鳳花,光澤的明黃比金色還要討喜;鮮黃的蒲公英開遍原野,葉子是小小的鋸齒形,絨頭比羊毛還要細巧,種子是一個個小黑點,看上去像是池塘里一團團果凍球中的小蝌蚪。春天里原野上開滿了報春花,而灌木籬牆上,雜草糾纏的河岸邊,山楂樹籬和白蠟樹下,到處都點染著蒼灰的櫻草花和各色紫羅蘭,從濃烈的深紫,到搖曳在純白上的一點淺絳。母親告訴她蒲公英的意思拆解開來是獅子的牙齒,她喜歡這樣說文解字。這兒有野豌豆和篷子菜,勿忘我和婆婆納,毛地黃、牛舌草、峨參、柳蘭和老鶴草、碎米薺、白屈菜、剪秋羅還有仙翁花,顛茄纏繞在籬笆上,酸模說是對傷口和叮蜇有益。她一樣樣看過來,看它們一簇簇點綴在草地上,或是伶仃綻放在溝渠和石縫間。
雜草糾葛的河岸上生機勃勃,然而大多可聞不可見,它們在枯葉間沙沙作響,又或靜默與人相互聆聽。你聽得到藏匿的鳥兒和潛伏的倉鼠在凝神窺伺。蜘蛛在編織它們完美精巧的陷阱,或隱藏在誘人的蛛網下伺機而動。一年四時總有蝴蝶來去翩翩,鵝黃玉白,鮮藍深橘,而那墨黑的就像片片絲絨。遍野的蜜蜂嚶嚶嗡嗡,吮吸花蜜。樹梢和天空是鳥兒們的天下,雲雀從平地直衝藍天,縱聲歌唱。畫眉銜起蝸牛,重重摔向石塊,留下空空的裂殼。烏鴉跨在枝頭,沙啞嘶叫,簇在樹頂召開堂皇的議會。八哥也紛紛聚攏,像黑色的羽翼盤旋頭頂,又像青煙縈繞不散。田鳧在鳴叫。
小不點兒在池塘邊垂釣,那里的蝌蚪和小魚多得數不清。她採了一大束野花帶回家,有含蜜欲滴的九輪草,藍色花托的輪峰菊,還有犬玫瑰。花兒轉眼枯萎,小不點兒也並不可惜,總有更多的花兒又會在原地萌發。小不點兒心想,它們盛開,枯萎,凋謝,年年歲歲花相似,明朝春風吹又生,到她作古也依然如故。她最愛的是那野罌粟,綠草如茵的河畔被這花兒點染得緋紅如血。她喜歡摘一朵含苞欲放的,綠色的花萼上滿是絨毛。她把花苞剝離開來,拽出皺皺的殷紅花瓣,鋪展在陽光下面,指尖觸到花瓣絲一般的光滑,只略覺有些潮濕。她心里知道不該這麼做,她折損了花兒的壽命,硬生生地阻斷它自然的舒展,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一窺那殷紅花瓣褶皺下的隱秘。花兒即刻在指尖枯萎,不過花兒多得是,而且一直都是那麼多。就像那田野間的綠籬白蠟樹,那雜草糾葛的河岸,還有過往的人兒踩出的小路,這眾多的生命形式,而撂下花束和防毒面具的小不點兒,只是其中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