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時間:2013-01-29 09:22   來源:中國臺灣網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因為童貫在杭州巧取豪奪的事情沒少做,彈劾他的奏章如雪片般落在趙佶的龍案之上。而奏章也果真如雪花般融化,相對于童貫的奉獻來說,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在皇帝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面對著大把白花花銀子,童貫卻沒有裝入自己的腰包,他的錢另有用場。

  不等蔡京開口,就有人已經在背後為他運作了。

  于是所有可以接觸到皇帝的人,宮女、太監、太醫、後宮的妃子等等都在皇帝面前交口稱讚蔡京的本領了得,才堪大用。

  這些人或多或少都得到了童貫替蔡京付出的好處。拿人的手軟,吃人的嘴短。拿了人家的錢就得嘴上抹了蜜似的誇人啊!畢竟動動嘴就來錢的好事不是經常有的。

  就在大家都說好的時候,又有人適時出現為蔡京大聲叫好了。

  這一嗓門也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這人又是個道士,名喚徐知常。

  宋朝崇道,神仙人物徐道長一番言語頂得上後宮所有人的美言,趙佶並不是傻瓜,這些身處深宮的人如何會知道蔡京是個人才呢?此事本來就經不起推敲!

  這徐知常也一個勁誇讚蔡京了得,趙佶聽在耳中,時間長了也信以為真了。他卻不知道徐知常是范致虛所薦引,而范某人恰是蔡京的好朋友!

  偏偏鄧洵武這個名嘴又奉上了一幅圖,他可能有點技癢難耐,或者知道當今是個丹青妙手,想請皇帝指點一二。

  太祖、太宗雅好詩書,大臣們也就會涂鴉幾筆,且每一朝不乏個中好手。

  鄧洵武所獻之圖名為《愛莫助之圖》,此圖名垂青史,可惜的是竟無人得識真顏,痛哉惜哉!圖中所繪之人物栩栩如生者,竟達百人之多。

  以趙佶的智商馬上清楚地理解了其中畫意,圖里畫外所要表述之事:滿朝的文武百官,而能幫助皇帝繼述熙寧之法的寥寥無幾。

  而想要繼承父兄之志,只有一個人可用。這個人就是讓趙佶最近聽得耳朵也生出繭子的蔡京。

  于是乎蔡京數月時間內從地方到中央實現了三級連環跳,直接蹦到了皇帝禦座前面。來的終究要來,走的最終得離開。

  這次蔡京回朝還與一位正人君子有關,這人竟是韓忠彥。王安石、王珪、司馬光、韓忠彥等人,盡是有眼無珠嗎?

  非也,只是蔡京的偽善術太過高深矣,人們往往墮入其術而不自知。其實此事從根本原因上講,還是與曾布有關。曾布咄咄逼人,韓忠彥被他擠兌得實在是忍無可忍了。韓忠彥不甘心就此退出權力中心,他想到了蔡京。

  這也是病急亂投醫的一種。

  韓忠彥急忙把蔡京調回京城任翰林院承旨。本想著要蔡京在關鍵時刻伸出友誼之手拉他一把,哪知道事與願違。他與曾布鬥得不可開交,最終結果卻是他黯然離京,而蔡京卻坐收漁翁之利,一屁股坐上了他空出的位置。

  這種事情有的人稱作“喧賓奪主”,總結深刻的人稱之為“引狼入室”亦或為“與虎謀皮”!

  曾布也沒有得意太久,他本以為蔡京與他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更不會料到蔡京經過數年的潛心修煉,如今早非昨日吳下阿蒙。這時候蔡京主動出擊,輕量級的選手也會為了證明自己,去挑戰重量級的選手。

  蔡京這次直接從曾布的軟肋下手,拿他的兒子說事。曾布的幾個兒子經不起摧殘,沒幾個回合就主動撂了!曾老爺子也被蔡京請到了南方,最終死在了鎮江。

  這就是輕敵的下場,足以為後人戒!其實蔡京的重新回京絕非只是韓忠彥的舉薦,他的出現沒有偶然只有必然。因為這些年他並沒有閒下來。

  趙佶對于人才向來不吝高官美職,不久蔡京升任右仆射。皇帝對于這個眾人競相誇讚的大臣,也是寄予厚望。

  史書記載道,制下之日,徽宗賜坐延和殿。望著這個自己思慕已久的人才請教道:“神宗創法立制,先帝繼之,兩遭變更,國是至今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以何教之?”

  這個畫面多少有點與大耳朵劉備去隆中見諸葛亮相同。

  “先生何以教我?”

  蔡京並沒有就此侃侃而談,他腦海中一片空白,只是避席拜倒在地大聲答道:“臣願盡死效忠!”

  如此而已!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