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如此父子,如此兄弟

時間:2013-01-29 09:18   來源:中國臺灣網

  如此父子,如此兄弟

  蔡攸對于父親的政治手段基本上全部繼承,且發揚光大。

  他不但學會了心狠手辣,對于權力也絕不肯輕易讓他人染指,這個他人甚至包括他的父親。蔡攸慢慢地體會到了權力給他帶來的種種榮耀與尊崇,他不習慣于別人分享他的成功。尤其是害怕父親這個年邁的老東西搶他的飯碗。

  父子相疑到了一個什麼程度呢,有史為證。

  某日蔡京正在府上陪一個來訪的客人,這時候的蔡攸已翅膀硬了,不用在父親的庇佑之下生活,已自立門戶。家丁來報說蔡攸到了,那客人避之不及,只得暫到一旁的房中躲藏。

  不一會兒蔡攸昂首直入,見了父親也只是長揖而已。蔡京冷了臉,不去理睬。

  蔡攸根本對老爺子的冷漠視而不見,他搶身上前,伸手去搭老頭的寸、關、尺。蔡京盡管心下一百個不樂意,無奈何人老了,弦也調不準了,躲閃不及,被兒子拿住要害。只得閉目長嘆,徒喚奈何。

  蔡攸冷笑問道:“觀父親脈相浮滑,體內莫非有不適之處?”

  蔡京翻了白眼冷哼一聲答道:“托官家洪福,一時不得便死!”

  蔡攸四下掃視片刻,見並無異狀,拱手道:“適才官家有旨召對,請父親珍重身體,我去了!”說完也不等蔡京說話,甩手徑自去了。

  那客人在隔壁的屋中透過縫隙看得一清二楚,心中不由地又是吃驚又是好笑。

  等他出來問蔡京原委,蔡京悻悻地恨聲道:“你有所不知,這個混蛋哪有什麼好心思關心我的身體健康,他是想以我年邁、體弱、多病彈劾我,奏請官家罷我的官職而已!”客人聽了才心下恍然,沒有幾天時間,果然蔡京以年老多病致仕。

  對于父親,蔡攸還是手下留情的。畢竟這個老頭是扶他上馬送他一程又一程的人,在這個提倡以孝道治天下的社會中,做得過分出格怕對自己也不利。對于兄弟們,他就沒有這種耐心了。

  蔡絛作為蔡京的小兒子一直留在父親的身邊,蔡京四度入相的時候,已經老邁昏聵,處理政務的事情大多就由這個兒子來幫助了。看到這個弟弟受到父親的專寵,蔡攸的心情又鬱悶了。

  多年的政治鬥爭經驗告訴他,在政治鬥爭中不得有一絲的婦人之仁。自己動手去做了親弟弟顯然是不太現實的,如果買兇殺人萬一聲張出去,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完蛋了,最好的辦法就是名正言順的假手他人除去。這個人最好就是官家!于是蔡攸經常在皇帝的面前進諫“極言其弟之姦”,懇請皇帝處死他的弟弟。

  幸虧趙佶還沒有糊涂到昏聵的地步,他聽了蔡攸的話只是嘆息道:“元長(蔡京字)老矣!”貓老了,老鼠也不會把你放在眼中的。

  不說蔡京的兒子如何了得,且說蔡京為了鞏固權力,大肆收買軍心。

  他先是推薦童貫做監軍,逐步地向軍界滲透。緊接著新設四鎮新軍,置兵八萬人,所有的領軍人物盡是姻親與門生故舊,不但如此,還把這數萬人的餉銀定為其他地方的十倍以上。如此一來,這些新軍上上下下無不對他感恩戴德了,花了國家的錢卻樹立私恩。

  這種心思豈是一個大臣應有的?眼見得他只手遮天,全國各地的廂軍與邊防軍敢怒不敢言。

  蔡京在領取宰相俸銀的同時,又給自己額外領一份“司空”的寄祿錢。老家夥自奉甚厚,他知道人生短暫,信奉的是及時行樂,不但奉勸皇帝這樣,他也是身體力行。

  蔡京最喜歡吃鵪鶉,天下的鵪鶉從此倒了大霉。每次為了他做一碗鵪鶉羹,廚子們就會斬殺數百只鵪鶉。老東西不但喜歡吃飛的,地上爬的水中遊的也一概不放過。蔡京另嗜好吃的是蟹黃饅頭,每一餐用在這饅頭上的錢就高達一千三百余緡,豪奢驚人。

  也許這正是蔡京為什麼極力鼓動趙佶竭天下以奉一人的動機,皇帝要是帶頭垂范節儉,他做宰相的哪里敢這樣明目張膽的奢侈,莫非他的項上人頭如韭菜一般割了會重生嗎?

  到了宣和年間,蔡京與他的兒子們,還有孫子盡為美官,有一個兒子還做了駙馬。從此蔡府上下家人,甚至廝養亦居大官,妻妾也各有封賜。趙佶也經常輕車簡從地登門,做皇帝的親自到臣子的家中,這在後來除了問疾不會再有。皇帝頻幸其第,“命坐傳觴,略用家人禮”,竟至不分君臣上下尊卑了。

  蔡京老家夥謝表有雲“主婦上壽,請酬而肯從:稚子牽衣,挽留而不卻”。言語中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卻是實有其事,當真是君臣相得,兩情相悅!

  蔡京于趙佶一朝二十余年聖寵不減,果是異數。縱觀史籍,似他這樣的大姦之人堪稱政壇常青樹,老東西一人到是安逸透了,大宋的江山卻岌岌可危了!第三章交惡七年之癢

  這廂蔡京與皇帝君臣和樂,而那邊童貫公公打仗似乎上了癮,幾次三番地以眾淩寡下來,都是全身而退,大勝而還。如此一來,心下志得意滿之余,覺得自己倣佛孫武再世,天下英雄舍我其誰了。

  仗打勝了,官就得升,升了官之後,脾氣也會相應的見長,這似乎是種通病。

  童貫從開始就認為蔡京的入京拜相,全是自己一力成全。且蔡京除了沒有給他安排性賄賂之外,已是極盡溜須之事。初時的蔡京在朝中立足未穩,許多事情還須仰仗童貫提攜,一時尚不敢公然與這個長胡子的公公翻臉。但人是隨著環境地位的變化而變化的。

  蔡京經過十年的苦心經營,朝中上上下下盡是他的死黨了!而童貫仍如三國時候的許攸,管曹操喚做“阿瞞”,阿瞞是有寬闊胸懷的偉丈夫,但他的手下卻不乏大腦簡單的武夫。

  蔡京與童貫二人,在杭州時候卿卿我我。待到蔡京拜相,那時候他們進入了蜜月期。到了政和年間(1111—1118年),童貫在外多年徵戰,蔡京已移情別戀到皇上身上了。

  童貫與蔡京之間出現了裂痕,後來,甚至相互看對方不順眼,相互以拆臺為樂事,凡是你認同的我就極力反對。

  童貫作為一個太監,這時候的官職,已是做到在宋一代前無古人的境界。他用兵多年,竟絲毫沒有宿將歸山的意思。他一門心思地尋思在哪里用兵,其英雄寂寞之心情倣佛無人能解,鬱悶了許多時候,終于來了個機會。

  童貫在趙佶登基後的十余年間,除了監軍出徵,就是給皇帝做監工蓋房子。監軍與監工的活計做得久了難免讓他心生煩躁,畢竟他是快要六十歲的人了,眼見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再不抓住機會建不世之功,以後更沒機會了。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