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8日,Facebook在納斯達克上市,估值高達1040億美元。作為其創始人,28歲的扎克伯格自此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在全球媒體的聚焦下,這個春風得意的年輕人成為了網絡創業大軍中的標桿式人物。
然而,在迷人的光環之下,包裹的卻是他真實人生的另一面:T恤衫、牛仔褲、人字拖鞋、遊戲、編程、酷……這個年輕富翁的心里,似乎住著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而所有這些疊加起來,就形成了一個終極的意象——極客。
“極客”是美國俚語“geek”的音譯。在互聯網文化中,極客寓意著智力超群並且不斷堅持努力的人,還有那些對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有狂熱興趣並沉浸其中的人。在中國京劇臉譜中,藍色寓意剛強驍勇。在技術領域,扎克伯格無異于一員悍將。因此,我們將其首張臉譜定義為“藍臉的極客。”
當技術成為本能
扎克伯格v
在哈佛,我主修的是心理學,而不是計算機,但對計算機的興趣卻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我從10歲就開始編程,編程時我不再會有意識地想下一步該怎麼做,因為當我堅持下去,感覺就自然而然來了。換句話說,編程就是我生命本能的一部分。
背景:
從很早開始,父親愛德華就發現扎克伯格對計算機技術有著驚人的天賦。然而,當時他的電腦技術水平十分有限,根本不可能教給兒子太多計算機方面的知識。
有一次,扎克伯格不知從哪里得到了一本關于編程的書。在父親看來,這些書實在太枯燥無味了,根本不是扎克伯格這樣小的年齡所能閱讀的。然而,扎克伯格卻如獲至寶,竟然很快就把上面的東西全學會了。正如愛德華所言,“最終扎克伯格的編程能力是自學的。”
10歲那年,在父親的幫助下,扎克伯格擁有了一臺自己的電腦。從此,他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電腦編程上。父親還特地請來一位軟件工程師當他的家庭教師。扎克伯格在編程方面的天賦令這位家庭教師感到吃驚:“馬克是個神童,要教他東西很難。”當同齡的孩子們還在迷戀各種電腦遊戲時,12歲的扎克伯格已經熱衷于自己開發一些軟件程序了。
愛德華是個牙醫,開了一家診所,每天從早到晚,診所里總是人聲鼎沸,這樣的環境非常影響病人的治療。有一天,扎克伯格閒著沒事,就開發了一款通訊軟件,將診所里的電腦全部連接起來。如此一來,大家就可以安靜地傳遞消息,而不至于打擾別人了。
許多人對此驚嘆不已。事實上,這只是扎克伯格對編程技術應用的一次再普通不過的嘗試。據他後來回憶,這一時期自己編寫了許多這樣的遊戲,究竟有多少個他也記不清了。
升入高中之後,扎克伯格仍然對技術應用充滿激情。他和朋友一起研發了一款名為“synapse”的MP3播放器插件,它可以自動“分析”使用者的個人偏好,並生成定制播放列表。這個軟件引起了美國在線AOL和微軟的關注,他們都試圖以高價購買該軟件的版權,結果都被扎克伯格婉言謝絕了。
從創建Facebook到成功上市,扎克伯格僅僅用了8年的時間,在別人眼中似乎一切都順風順水。但事實上,Facebook的每一次前進,都與扎克伯格扎實的技術功底密不可分。憑著過人的技術、膽識和魄力,扎克伯格在波詭雲譎的硅谷中生存下來,並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業績。
點評:
許多人編程只是為了工作,或者只是為了某種利益,盡管他們在技術上堪稱精英,但並沒有達到技術的頂級境界。只有像扎克伯格這樣,當技術成為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才能從骨子里迷戀上它,並沉醉其中,從而得到最純美的享受,收獲到最豐厚的回報。
技術,並非是決定競爭成敗的唯一因素,但絕對是克敵制勝的一把利器。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對于高新科技企業來說,這一點尤其重要。
我們應該倡導一種崇尚技術的文化,並使之貫穿工作的始終。只有把技術創新融入我們每個人的頭腦,並成為一種自覺的本能,我們才能全身心地沉浸在技術之中,隨時隨地迸發出思想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