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v
可能哈佛會為了法律原因限制這個網站,而不會意識到它是一個有價值的嘗試,或者可以擴展到別的學校。但有件事情是肯定的,那就是,我是建立這個網站的怪人。哎,最終總要有人來做這件事情的……我們會因為長相受到傷害嗎?不會。我們會遭受以貌取人嗎?是的。
背景:
2003年秋的一天,身為哈佛大一學生的扎克伯格在無聊之際,在宿舍里四處轉悠,準備找點事做時,他突然想到了同學們在上課時經常發生的一件事:由于某種不愉快的經歷,兩個同學發誓今生永不相見。但由于彼此課程的不可預知,因此兩人還是難以避免偶爾撞見。與此同時,在學校中有的男生早已對某位女生心有所依,可總也找不到接近的機會……
是否可以有一個解決的辦法呢?倣佛獵人嗅到了獵物的氣息,扎克伯格立刻興奮起來。他一會兒拿出了自己的白板,在上面寫寫畫畫,一會兒在電腦上埋頭苦幹。一周過去了,他竟然開發出一個名為“課程搭配”(Course Match)的軟件。
這是一款設計巧妙的軟件,只要點擊某門課程,就可以看到哪些學生選擇了這門課程。而直接點擊某個學生,又可以直觀地顯示其個人的選課情況。毫無疑問,長期困擾學生的許多“心事”在這個軟件面前迎刃而解。這個軟件趕在選課前推出,剛一上線就引起了轟動。一時間,哈佛學子爭相下載。
經過此事,扎克伯格開始認識到“通過事物就可以把人聯係起來”,這種神奇的效應也許正是互聯網的獨特魅力所在。而通過人際網絡的積極互動,使其豐富性無限擴展,這正是後來Facebook成功的內核。
即使在今天,Facebook中仍有一款讓人心動的應用,那就是“暗戀”。如果某個男生暗戀某個女生,而又不敢直接向對方示愛,這種滋味一定會令其備受煎熬。而通過Facebook,他可以直接將對方標記為暗戀。如果對方向他做出了同樣的標記操作,那麼係統就會同時把信息發給兩個人。如此一來,一場完美的戀愛就可以開始了。毫無疑問,這項應用為無數青年男女搭起了一座通向愛情的“鵲橋”。
而受課程搭配的啟發,扎克伯格很快就開發出另一款軟件Facemash。站在今天來看,這款軟件顯然與Facebook更為接近。當初扎克伯格為什麼要開發Facemash,可能除了其本人誰也無法知曉。而據傳聞,這個軟件竟是其感情受挫的產物。
由于剛剛經歷一場不愉快的戀愛,扎克伯格內心異常鬱悶。于是,他想到把女友的照片放到網上,供人點評,以泄憤懣。他原計劃把女友的照片和動物圖片放在一起,但此舉實在有失風度,于是他將“人與動物”的照片對比改為“人與人”的相貌評比。事實上,在校園里,同學們私下里對異性的相貌美醜進行比較早已司空見慣。這本就是年輕人對無聊生活的一種調劑。現在扎克伯格只不過把它搬到了網上,由私下變為了公開。而這正是他要達到的效果!
事情的結果令扎克伯格始料不及,Facemash竟然像病毒一樣在哈佛瘋狂地擴散開來。在短短20分鐘里,Facemash就被點擊了2萬多次,這直接導致哈佛校園網絡阻塞。
這場惡作劇把扎克伯格拋到了風口浪尖上,事後他不得不面臨校方、女子社團以及法律訴訟等諸多麻煩。扎克伯格只好認真道歉,總算沒有被哈佛停學,只領到了一個“留校察看”的處分。
不過,扎克伯格並沒有被打趴下。經過此事,他反而認為Facemash是一次“有價值的嘗試”。也許從那一刻起,在他的內心里已經隱隱約約地窺到了未來Facebook的影子。
點評: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由無數個偶然和必然密織而成的。在盤點成功的過程中,我們真的很難絕對地界定哪種因素是偶然,哪種因素是必然。因為所有偶然的事情中都蘊藏著某種必然的存在,而每一種必然卻都是由一次次偶然來完成的。
扎克伯格在編程上的天賦,可以讓其輕而易舉地開發一個軟件。但與他同處一個時期,具備同等編程能力的人才絕非他一個,為何偏偏由他創立了Facebook?當時在哈佛校園的學子何止千人?大家面對同樣的現實,為何偏偏只有他發現了其中商機?
在眾人眼里一文不值的無聊,在扎克伯格眼里變成了閃閃發光的靈感。也許你會覺得他有些另類,有些叛逆,但正是這種別具一格的思維成就了他。
而聯係Facebook創立的整個過程,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扎克伯格的一切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源于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