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v
我是CEO,混蛋。
背景:
2007年的一個夜晚,扎克伯格像往常一樣在公司加班。在與一名助手聊天中,對方提到的一點建議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
事實上,扎克伯格早已注意到這一點,即Facebook上僅有“好友”與“非好友”兩種選擇。但是從現實的角度出發,“好友”一詞根本無法準確地概括人際間的各種關係。于是,他想到Facebook應該做得更具體、更細化,以準確地反映不同層次的人際關係。
然而,兩人卻找不出解決的方法。夜越來越深,兩人都感覺到了內心的寂寥。于是,助手就和扎克伯格開玩笑,問他:“用了這麼久的Facebook,你有什麼收獲?”
不料,扎克伯格大笑道:“收獲了不少哈佛美女的圖片和資料。如果你想要哈佛任何一個人的資料,盡管找我。不瞞你說,我這里有4000多個郵件、圖片和地址。”
“真的,你是怎麼搞到的?”助手大為驚奇。
“這我就不知道了,他們就是相信我,一群……”
扎克伯格的信口開河很快就招來了麻煩。幾天之後,兩人的談話內容在硅谷的媒體上被披露出來。一時間,扎克伯格成了眾矢之的。“流氓”、“惡棍”、“道德敗壞”,這些批評、謾罵蜂擁而至。
正在高速成長的Facebook也因此受到了影響,為此備受攻訐。為了消除負面影響,公司的股東們不得不專門開會討論對策。會上,每個人都面色凝重,指責扎克伯格的不當言論,他們一致要求扎克伯格出面向媒體做出解釋。
扎克伯格腰板挺直地坐在那里,緊繃著臉,一言不發。面對股東的指責,他只說了一句話“我懶得解釋”,然後轉身離去。
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不過,很快他們就發現扎克伯格有了另一套名片。在此之前,他名片上的頭銜是“CEO”,而新的名片上卻赫然寫著一句話:“我是CEO,混蛋!”
顯然,按照常人的思維,我們很難將這樣的一件事、一句話與如今身價百億的企業家聯係在一起。然而這正是當時成長中的大男孩扎克伯格的真實寫照。
這一點,從Facebook早期職員安德魯?博斯沃思那里也得到了證實。但他對此不以為然:“我認為,他只是在和朋友開玩笑,以說明他在我們行業里的重要性。”
而布萊恩?維羅索則給出了更有趣和更有啟發性的答案。在2005至2006年,他曾擔任Facebook的設計師。在他看來,扎克伯格這樣做是為了更積極地模倣一個人的風格:史蒂夫?喬布斯。
“馬克景仰喬布斯已不是什麼秘密。2005年底亞倫?西蒂格和我是公司僅有的兩位設計師,他以經典的喬布斯式的‘積極’風格與我們開會。我記得,有一次開會他第一次說出:‘我是CEO,混蛋……,”他說。
據說,扎克伯格並沒有對其助手進行秋後算賬,甚至沒有絲毫埋怨。事實上,這件事反而讓他得到了解放。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件事讓他獲得了一個向世界展示真實自我的機會。
點評:
單獨地對某個人的言行進行評價是不正確的。任何一種言行的產生,都離不開其個性、氛圍與時代。
據說,當Facebook的職員們開始與真正的商業人員打交道時,粗野的名聲傳遍了硅谷。這種行為,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也許是不可理解和接受的。然而在當時的硅谷,在扎克伯格看來,這何嘗不是展現自我的一種方式?也許正如博斯沃思所言:他只是跟對方開個玩笑。
即使在今天,依然有人對扎克伯格抱著批判的態度。很多時候,他的確不像是一個合格的CEO,而更像一個調皮搗蛋的大男孩。然而,這有什麼關係呢?他正是用自己的方式,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在此過程中,他所表現出的另類與個性、桀驁不馴,都是其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