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v
在硅谷,出乎我意料的是,事情進展得非常順利,于是我決定先休學一個學期再說,當然這也要感謝哈佛非常人性化的休學計劃,你想休多久就可以休多久。然後眾所周知的事情發生了,我的休學計劃擴展到兩個學期,然後是一年、兩年……恐怕我不會再回哈佛完成剩下的學業了。
背景:
2004年,對于扎克伯格來說,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這年,他結識了肖恩。他們一起前往硅谷,與風險投資商洽談。與此同時,Facebook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壯大。這個網站迅速走出哈佛,在常春藤盟校的學生中不斷蔓延,用戶數量也水漲船高。
網站的走紅,讓扎克伯格興奮不已。與此同時,一個現實正逐步呈現在他的面前:越來越多的公司事務讓他應接不暇,分身乏術。到底是繼續學業,還是果斷開始創業,扎克伯格必須對這兩件事做出選擇。就在這時,一個人出現在哈佛,他就是比爾?蓋茨。
這年春天,蓋茨來到哈佛演講。這個當年從哈佛中途輟學的“壞”學生,離校後開創了微軟,成了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也許是歷史的巧合,亦或是天意的安排,在蓋茨當天的演講中,便有一部分是關于輟學創業的。
當著臺下的同學,蓋茨坦言自己有一個不去上課的可怕習慣,並表示這最終導致他從哈佛輟學創業。
“你總可以回來繼續完成學業,這是哈佛的一大優點。”接著,蓋茨又充滿期盼地說道,“下一個比爾?蓋茨很快就會出現,可能就在這個大廳里。”
這句話,就像一枚巨型炸彈在扎克伯格的心里隆隆炸響。他的心頭頓時一亮:這不正是自己苦苦尋覓的答案嗎!
蓋茨這樣說也許只是一種勉勵,但在短短數年之後,這句話真的變成了事實——被稱為第二個“比爾?蓋茨”的扎克伯格當時真的就在這個大廳里。
也許就在那一刻,扎克伯格便下定決心:退學,全身心地投入到Facebook的運營上去。
他的決定引來了許多人的勸阻,在他們看來,哈佛學位指日可待,如此放棄太過遺憾。但扎克伯格主意已定,毅然離開了哈佛,並把家搬到了硅谷,以方便更好地創業。
點評:
在命運的轉折關頭,優柔寡斷往往會讓機遇擦肩而過。而只有那些看清前路與方向的人,才能舉重若輕,做出最恰當的選擇。
一直以來,知識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擁有更多的知識,就意味著我們在社會上具備更強的競爭力。作為知識的一種證明,文憑的意義正在于此。但文憑是無法界定一個人能力高低的,知識學到手卻不知如何利用也很難得到成功的青睞。扎克伯格看透了這一點,更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必須馬上退學創業,如果等他按部就班地從哈佛畢業,也許機會早已不屬于自己了。
人不能兩次跳入同一條河流,時間從不給人重新選擇的機會。無論是人生還是經營,我們總會面臨許多關鍵節點,必須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
如何抉擇,也許不是簡單的理性和瘋狂、保守和叛逆能說得清的。除了要有超前的眼光和清晰的頭腦,我們更需要衝破世俗、堅持到底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