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在利益、信譽和道德之間蹣跚前行

時間:2013-07-19 08:12   來源:中國臺灣網

  扎克伯格v

  這樣不對,我不能這樣做,我做出了承諾。

  背景:

  在用戶突破50萬的時候,Facebook不得不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為了擺脫困境,扎克伯格開始對外融資,以期為Facebook的下一步發展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

  在眾多的投資者中,扎克伯格看中了格雷厄姆。其所在的《華盛頓郵報》提出以600萬美元獲取Facebook10%的股份。扎克伯格提出投資方的董事必須由其老板格雷厄姆親自出任,其他人免談。但由于公司事務繁忙,格雷厄姆擔心自己分身乏術,幹脆表示不派董事。于是,雙方就此達成口頭協議。可就在這個時候,《華盛頓郵報》方面談判代表的父親去世了,雙方關于投資的協議不得不向後推延。

  然而在此期間,另外一個投資方——硅谷的阿克塞爾合夥公司找到了扎克伯格,表示願意向Facebook投資1270萬美元。

  扎克伯格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與格雷厄姆的合作是有言在先,已經達成口頭協議,雖然其不幹預管理,但估價卻相對低一些;而阿克塞爾合夥公司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幹預公司事務,但估價比格雷厄姆高出一倍多,且其擁有硅谷的關係網絡。

  從內心而言,格雷厄姆不僅是扎克伯格非常尊敬的前輩,更是一位目光長遠的投資者。但董事會認為,羽翼未豐的Facebook此時更需要資金,因此扎克伯格不得不選擇後者。然而,扎克伯格勢必要面臨商業道德方面的譴責。

  據Facebook前副總裁馬特?科勒透露,有一次,阿克塞爾方面的合夥人吉姆?布雷耶與年僅20歲的扎克伯格和其他Facebook高管共進晚餐。盡管布雷耶盡力活躍氣氛,扎克伯格仍然看起來很不舒服,隨後他起身去了衛生間,很長時間都沒出來。

  因為擔心他是否身體不適,于是科勒前去看望。結果,他發現扎克伯格蹲在地板上嚎啕大哭,說:“這樣不對,我不能這麼做,我做出了承諾。”

  科勒一邊極力安慰扎克伯格,一邊建議道:“你也許應該給格雷厄姆打個電話,看看他怎麼說。”

  過了一段時間,扎克伯格才平靜下來,回到餐桌上。

  事後,陷于兩難境地的扎克伯格果然打電話給格雷厄姆,吐露了自己當下面臨的無奈。令他沒想到的是,格雷厄姆不僅慷慨地解除了協議,而且沒有追究他的任何責任,並真誠地鼓勵他接受阿克塞爾合夥公司的投資。他還對扎克伯格讚譽有加:“對一個20歲的年輕人來說,這可真不容易,他不是打電話來告訴我說要接受另一個人的投資,而是跟我商量這件事情。”

  從這些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其對扎克伯格的賞識。而經過此事,扎克伯格更加尊重格雷厄姆,並把其當成了自己的良師益友。

  點評:

  一諾千金,是商場的一塊金字招牌。顯然,在這件事上扎克伯格已經觸碰到了道德的底線。

  幸運的是,扎克伯格及時主動與格雷厄姆溝通,求得了他的諒解,從而避免了一場道德危機。而格雷厄姆之所以能原諒扎克伯格,也許正在于其難得的坦率與真誠吧。

  商場講究的是利益,但比利益更重要的是信譽。利益失去了可以再去獲得,而信譽一旦失去,就很難挽回了。這一點,無論何時何地,都是創業者應該謹記的。

編輯:馬小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