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該不該吃”的問題,這本書上說可以不吃早餐,而在另外一本書中卻認為必
須吃早餐;還有中國人適不適合喝牛奶等問題也眾說紛紜,甚至同一作者針對同一
個問題竟也前後矛盾。
三是缺乏真實性。隨著養生健康熱的升溫,加上經濟利益的推波助瀾,有些人
披著“中醫養生專家”的外衣越來越吃香,似乎只要是“中醫的”、“天然的”就
是安全的、可靠的,任誰都可以用、可以吃,放心用、放心吃。而追求“健康”的
老百姓直到引來了健康問題才發現上當受騙,暗自後悔。這也往往讓我們的“中醫
養生”無端地蒙受不白之冤。因此,如果這類現象不加以糾正,則經濟利益高于公
眾利益,可能使健康科普的誤導大于指導。
從中醫的角度看,健康是一種理念,而不是
一種模式,更不是一種具體的方法
講到健康就必然聯係到一個詞——保健,接下來還會
聯想到另一個詞——長壽。由于健康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
問,嚴格地說我是沒有資格來談論這個話題的。因為你談健
康,自己必須是很健康的!事實上,絕對健康的人是不存在
的,即便是醫生也會生病,如近視、肥胖,甚至高血壓等,
如果所有的病都能輕易治好,早就先給自己治了,何必讓自
己受這個罪呢?但問題是,即便如此並不妨礙他去傳播先進的健康理念。再者,你
談長壽,自己應當是個長者。1997年,我兩次拜會過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先生,當年
陳先生98歲,他親筆寫了“道不遠人”四個字送我。他說他想寫一本書關于“我是
如何活到一百歲的”。我對他說:“那您趕快寫呀!大家都很期待。”老人家說:
“我現在還不能寫,因為我現在還不到100歲,我怎麼能寫呢?”陳先生在103歲去
世了,他的書是在他101歲的時候出版的。當然,這本書可能只是陳先生個人的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