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二、毛澤東:超英趕美“大躍進”

時間:2013-05-13 10:11   來源:中國臺灣網

  二、毛澤東:超英趕美“大躍進”

  毛澤東也是一位“世界第一”主義者,他的“世界第一”戰略思想與實踐,具有探索性、創新性,當然也有其歷史的局限性。其輝煌與曲折,其成功與失誤,都具有傳奇色彩。

  “開除你的球籍!”

  在毛澤東看來,趕上美國,超過美國,是中國的職責。

  1955年10月29日,毛澤東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問題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我們的目標是要趕上美國,並且要超過美國,美國只有一億多人口,我國有六億多人口,我們應該趕上美國。究竟要幾十年,看大家努力,至少是50年吧,也許75年,75年就是15個五年計劃。哪一天趕上美國,超過美國,我們才吐一口氣。現在我們不像樣子嘛,要受人欺負。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吹起來牛皮很大,歷史有幾千年,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是一年才生產二百幾十萬噸鋼,現在才開始造汽車,產量還很少,實在不像樣子。所以,全國各界,包括工商界、各民主黨派在內,都要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的國家。我們在整個世界上應該有這個職責。世界上四個人中間就有我們一個人,這麼不爭氣,那不行,我們一定要爭這一口氣。

  毛澤東認為,中國只有超過美國,才能對人類做出大貢獻。1956年毛澤東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說:“中國是一個具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和六萬萬人口的國家,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在過去一個長時期內,則是太少了。這使我們感到慚愧。”毛澤東強調:超過美國,不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應該。如果不是這樣,那我們中華民族就對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們對人類的貢獻就不大。

  在毛澤東看來,中國如果不能超過美國,那就要從地球上被開除球籍!1956年,毛澤東在中共八大預備會議上談到趕超美國時指出:我們團結黨內外、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目的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這樣的國家,可以而且應該用“偉大的”這幾個字。我們的黨是偉大的黨,我們的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我們的革命是偉大的革命,我們的建設事業是偉大的建設事業。六億人口的國家,在地球上只有一個,就是我們。過去人家看我們不起是有理由的。因為你沒有什麼貢獻,鋼一年只有幾十萬噸,還拿在日本人手里。國民黨蔣介石專政22年,一年只搞到幾萬噸。我們現在也還不多,但是搞起一點來了,今年是四百多萬噸,明年突破五百萬噸,第二個五年計劃要超過一千萬噸,第三個五年計劃就可能超過兩千萬噸。我們要努力實現這個目標。雖然世界上差不多有一百個國家,但是超過兩千萬噸鋼的國家只有幾個。所以,我們這個國家建設起來,是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將完全改變過去一百多年落後的那種情況,被人家看不起的那種情況,倒霉的那種情況,而且會趕上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就是美國。美國只有一億七千萬人口,我國人口比它多幾倍,資源也豐富,氣候條件跟它差不多,趕上是可能的。應不應該趕上呢?完全應該。你六億人口幹什麼呢?在睡覺呀?是睡覺應該,還是做工作應該?如果說做工作應該,人家一億七千萬人口有一萬萬噸鋼,你六億人口不能搞它兩萬萬噸、三萬萬噸鋼呀?你趕不上,那你就沒有理由,那你就不那麼光榮,也就不那麼十分偉大。美國建國只有一百八十年,它的鋼在六十年前也只有四百萬噸,我們比它落後六十年。假如我們再有五十年、六十年,就完全應該趕過它。這是一種責任。你有那麼多人,你有那麼一塊大地方,資源那麼豐富,又聽說搞了社會主義,據說是有優越性,結果你搞了五六十年還不能超過美國,你像個什麼樣子呢?那就要從地球上開除你的球籍! 

  超英趕美“時間表”

  毛澤東幾次調整趕超美國的“時間表”,從中可以看出他對于超英趕美的心路歷程。

  1957年11月18日,毛澤東在莫斯科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曾說:赫魯曉夫同志告訴我們,15年後,蘇聯可以超過美國。我也可以講,15年後我們可能趕上或者超過英國。毛澤東從蘇聯回國不久,就召集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座談,通報超英趕美的戰略設想。1958年《人民日報》元旦社論提出:準備再用20年到30年的時間在經濟上趕上並超過美國。

  1958年4月15日,毛澤東進一步認為:10年可以趕上英國,再有10年可以趕上美國,說25年或者更多一點時間趕上英美,是留了5-7年的余地的。15年趕上英國的口號仍不變。

  1958年5月,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李富春提出:7年趕上英國,15年趕上美國。毛澤東在批語中改為:7年趕上英國,再加8或10年趕上美國。1958年6月22日,毛澤東又在薄一波送審的一個報告上批示:超過英國,不是15年,也不是7年,只需要2—3年,兩年是有可能的。毛澤東甚至主張除了造船、汽車、電力這幾項外,明年就要超過英國。

  1958年9月2日,毛澤東發出號召:為5年接近美國、7年超過美國這個目標而奮鬥吧! 

  為了實施超英趕美戰略,毛澤東發動了“大躍進”運動。他在1958年初的南寧會議上說:“我就不信,搞建設比打仗還難?” 

  “大躍進”沒有實現超英趕美的目標,反而使中國經濟停滯和倒退。大躍進的夢想遭受失敗,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中國GDP佔世界總量的比重從1957年的5.46%下降到1962年的4.01%,已經低于1950年的比重(4.59%)。由此,毛澤東的激情在實踐中趨于理智和冷靜。1961年1月13日,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現在看來,搞社會主義建設不要那麼十分急。十分急了辦不成事,越急就越辦不成,不如緩一點,波浪式地向前發展。這同人走路一樣,走一陣要休息一下。軍隊行軍有大休息、小休息,勞逸結合、有勞有逸。兩個戰役之間也要休息整頓。

  此後,于1962年1月,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總結了“大躍進”的教訓:“至于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在中國,50年不行,會要100年,或者更多的時間。資本主義的發展,從17世紀到現在,已經有360多年。在我國,要建設起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我估計要花100多年。中國的人口多、底子薄,經濟落後,要使生產力很大地發展起來,要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有100多年的時間,我看是不行的。也許只要幾十年,例如有些人所設想的50年,就能做到。果然這樣,謝天謝地,豈不更好。但是我勸同志們寧肯把困難想得多一點,因而把時間設想得長一點。三百幾十年建設了強大的資本主義經濟,在我國,50年內外到100年內外,建設起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那又有什麼不好呢?從現在起,50年內外到100年內外,是世界上社會制度徹底變化的偉大時代,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是過去任何一個歷史時代都不能比擬的。要準備著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許多的失敗和挫折,從而取得經驗,取得最後的勝利。由這點出發,把時間設想得長一點,是有許多好處的,設想得短了反而有害。” 

  超英趕美路線圖:“大躍進”

  中國趕超美國,必須“大躍進”,這是毛澤東的一個堅定理念。1949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27美元,當時整個亞洲平均44美元。1952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只相當于美國人均國民收入的2.3%。可見,趕超美國,必須大躍進。

  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末的大躍進,教訓沉痛。但是在一個特殊歷史時期的一種特定的大躍進模式的失敗,不等于任何形式的大躍進都不能搞。1964年12月13日,毛澤東在審閱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草稿時加寫了一段文字: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後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採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所說的大躍進,就是這個意思。難道這是做不到的嗎?是吹牛皮、放大炮嗎?不,是做得到的。既不是吹牛皮,也不是放大炮。只要看我們的歷史就可以知道了。我們不是在我們的國家里把貌似強大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從基本上打倒了嗎?我們不是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基地上經過15年的努力,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各方面,也達到了可觀的水平嗎?我們不是也爆炸了一顆原子彈嗎?過去西方人加給我們的所謂東方病夫的稱號,現在不是拋掉了嗎?為什麼西方資產階級能夠做到的事,東方無產階級就不能夠做到呢?中國大革命家,我們的先輩孫中山先生,在本世紀初期就說過,中國將要出現一個大躍進。他的這種預見,必將在幾十年的時間內實現。這是一種必然趨勢,是任何反動勢力所阻擋不了的。

  毛澤東的“躍進觀”,就是要打破常規走新路。1958年開始的三年大躍進是失敗了,但是1978年開始的30年大躍進不是成功了嗎?經濟落後的中國,要迅速追趕和超越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沒有大躍進不行。孫中山所寫的《建國方略》,親手擬訂的實業計劃,就是大躍進的方略和計劃。毛澤東的大躍進不只是1958年那一次失敗的躍進,而是他執政近30年的奠基和奮鬥所取得的成就。孫中山和毛澤東的大躍進,雖然由于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的限制,發生曲折,受到挫折,但是先驅者取得的經驗教訓,是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1958年的大躍進給中國帶來了災難,但是20年之後,從1978年開始,中國又開始了一次大躍進。鄧小平在繼承和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實行了成功的大躍進,因為他找到了中國經濟建設大躍進的規律,創造了30年改革開放的奇跡。30年的改革開放,就是一場歷時30年的成功的大躍進。今天的中國,是在改革開放的大躍進中走過來的,還需要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繼續躍進,需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行科學的大躍進。再有一個科學躍進的30年,中國將領跑世界。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