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無霸世界”與“無核世界”

時間:2013-05-13 10:08   來源:中國臺灣網

  “無霸世界”與“無核世界”

  美國的奧巴馬總統上臺不久,就提出要建設“無核世界”,要造就一個“零核世界”。建設“無核世界”,是一個係統工程,要做出全面的努力,但是,建設“無核世界”的關鍵,是建設“無霸世界”。

  世界和平的最大危險,不是“核武”,是“霸武”

  在核武器產生以前,世界和平的最大危險是霸權,而不是核武器之前的某種大武器。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源,是爭奪世界霸權,而不是哪一件或者哪幾件新式武器。二戰以後出現了50年的冷戰,冷戰的根源也是世界霸權,即冷戰是為世界霸權而戰,美國和蘇聯都想取得世界霸權。美蘇兩國們為了世界霸權而競相發展和大量擁有核武器,核武器成為它們爭奪世界霸權的工具。正是爭奪世界霸權的戰略目標,決定了美蘇兩國對核武器的戰略需要。

  中國在冷戰期間發展和擁有核武器,是為了反霸抗霸,是為了在美蘇霸權擠壓和戰爭威脅下保生存、保安全、保發展。如果沒有美國和蘇聯霸權的威脅,中國就不會有發展和擁有核武器的關切和迫切。

  冷戰以後,世界成為單極世界,美國成為一超獨霸,世界出現了核武器擴散的嚴重局面,一些國家竭力研制和發展自己國家的核武器,究其原因,就是全世界都看到美國在失去蘇聯這個強大戰略對手的情況下,缺乏制衡力量,霸權心理膨脹,憑借絕對的軍事優勢先後發動了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最大限度地實現其霸權利益。“已打”的國家是一批,“待打”的國家也有幾個。一些國家在面臨美國霸權威脅,又得不到不被美國侵犯和攻擊的“戰略再保證”的情況下,就把擁有核武器作為自己國家安全的護身符,千方百計謀求擁有核武器。所以,美國霸權是導致世界核武器擴散的戰略根源。冷戰之後,世界上戰火連綿不斷,根源不在核武,在霸權。從戰略上保障世界和平的第一位的任務,不是“去核化”,而是“去霸化”。只有美國“去霸化”,世界才能夠“去核化”。

  在“有霸世界”,建不成“無核世界”

  在一個“有霸世界”,最容易受到霸權國家威脅的是那些“無核國家”。這些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巨大壓力,在得不到霸權國家不侵略、不進攻的“戰略再保證”的情況下,在自己國家的戰略安全環境得不到根本保障的情況下,為了“擁核自保”,就不會放棄開發和擁有核武的努力。

  建設“無霸世界”,是建設“無核世界”的“戰略保證”。在一個有霸權威脅存在的世界上,無論是霸權國家還是非霸權國家,都對核武器有戰略需求。而在一個無霸世界,核武器將成為過時的東西。顯然,在一個夜不閉戶的地方,任何武器都是多余的。所以,沒有“無霸世界”的出現,就不會有“無核世界”的出現。

  霸權,是催生核武器擴散的根源。走向“零核世界”的過程,必然是一個走向“零霸世界”的過程,對一些國家順利進行“去核化”,是與一些國家與“去霸化”的進程緊密聯係在一起的,要以“去霸化”帶動“去核化”。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