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領袖國家”搞成“霸權國家”
在近代世界歷史上,國際社會的領袖國家,同時也是世界的霸權國家,是霸權性質的領袖國家,這些領袖國家同時是霸主國家。而未來中國作為世界的領袖國家,就是要改變這種性質,第一次實現“領袖國家”不等于“霸權國家”的根本轉變,成為後美國時代的第一個非霸權性質的領袖國家。
自從歐洲航海家們通過地理大發現,通過地理大串聯,把地球各個地域分散的地區社會聯結為國際社會以後,在地球上就產生了一種新的需要,就是“國際秩序”的需要,就是領導世界與管理世界的需要。而國際秩序的形成必須經過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國際社會的歷史已經有500年,而真正理想的國際秩序至今沒有真正形成,國際秩序要達到像國家秩序那樣的程度,還有相當遙遠的道路要走。
關于世界領導權發展演進的歷史,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無主”階段,有國際社會而無國際秩序。這一階段,基本特徵是“強者為盜”、“能者為匪”,少數國家依靠武力對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殺戮和搶劫,竭澤而漁,消滅文明。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就是早期國際社會強者為盜的典型,它們在剛剛形成的國際社會的原始叢林中,實踐著霍布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這是國際社會的原始期。這一階段是1500—1648年的30年戰爭結束以前,大約有150年時間。
第二階段是“霸主”階段,即強者為主、強者為霸的階段。從1648年的30年戰爭以後開始,國際社會開始有了第一個國際秩序,進入通過戰爭產生霸主,依靠霸主建立和維持國際秩序的時代。在霸主時代的典型霸主國家是英國和美國,霸主時代的國際秩序的典型代表是“英國治下的和平”和“美國治下的和平”。這一階段從1648年至今,已經經歷了三個半世紀。
第三階段是“民主”階段。這一階段的根本標志是中國走上領袖國家的崗位,是國家關係的民主化和國際社會的民主化。
美國對世界的霸權領導落伍于時代,作為領袖國家不夠稱職,美國霸權性質的領導遭到了越來越多的批評。馬來西亞前總理穆罕默德馬哈蒂爾在接受中國電視臺採訪時說:“美國有很好的機會展示它的文明,不幸的是美國的領導者通過帶有侵犯的方式展示它的實力。包括優先攻擊權,也就是在沒有受到別的國家攻擊的情況下,美國認為它有權力進攻和徵服別的國家。這令一些小國很擔心。這不是美國應該承擔的角色,美國應該是一位好的國際公民,應該讚同聯合國這樣的國際組織來監督國際關係和各國的表現。我認為美國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國家,可以承擔世界的責任。但是除非美國和其他國家之間建立平衡,否則美國會欺淩弱小者。一個好的領導者不應該是侵略性的,應該做符合道德的事情。發動戰爭徵服別的國家,殺害人民,這不是好的領導者,應該發展自己的國家,給人民更好的生活,但是不能因此攻擊和侵略別的國家,奪走別的國家的東西。比如不能為了給自己國家的人民好生活,就去徵服一個富有石油的國家,而是應該通過勤勞、發展工業來達到。可以努力給人民好生活,但是不是以犧牲別的國家為代價。徵服其他國家,把資源拿走,給自己用,這是陳舊的王國概念,是錯誤的。”中國作為新的領袖國家,將不會走上美國的霸權之路,而是保持全球的和平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