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十節

時間:2012-08-13 08:51   來源:中國臺灣網

  正是這個事實,讓19世紀的像伏爾泰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作家、 哲學家。其作品是啟蒙時代的代表,常常攻擊不公正和不寬容。他著有《老實人》(1759年)和《哲學辭典》(1764年)。——譯者注和湯姆?佩因湯姆?佩因(Tom Paine,1737—1809),英國裔的美國作家和革命領導人,他寫了小冊子《常識》(1776年),為美國從英國手中爭得獨立而辯論。在英國他出版了《人的權利》(1791—1792年),對法國革命進行捍衛。——譯者注這樣的懷疑論者以及當今的像海勒姆?馬克西姆爵士海勒姆 馬克西姆(Hiram Maxim,1840—1916),生于美國的英國發明家。他發明了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廣為使用的自動反彈發動機槍(1884年)。——譯者注這樣的理性主義者,認為對神的信仰是由宗教的創立者發明、由牧師們維持的一種欺騙或欺詐。不過這是一個惡劣荒謬的誹謗。所有的偉人、所有的智慧超凡的人,都一直信仰神。孔子也信仰神,雖然他很少提及它。甚至連擁有偉大的實踐智慧的拿破侖也信仰神。正如讚美詩作者所說的:“只有傻瓜——具有粗俗而淺薄的智力的人——才會在心里說:‘沒有神。’”但是具有偉大智慧的人對神的信仰不同于普通民眾對神的信仰。具有偉大智慧的人對神的信仰是斯賓諾莎那樣的信仰:對宇宙的神聖秩序的信仰。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說,宇宙的神聖秩序。智慧非凡的人,對這種宇宙的神聖秩序給予了不同的名稱。德國人費希特費希特( 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 德國哲學家。他的關于世界道德規律及社會道德本性的思想,對黑格爾有重要影響。——譯者注稱它為宇宙的神聖思想。中國的哲學語言稱它為道——道路。但是,無論智慧非凡的人為宇宙的神聖秩序取了什麼名字,我們都必須承認,正是對這種宇宙的神聖秩序的認識,使這些智慧非凡的人看到了遵守道德行為準則或者道德律的絕對必要性,因為它們是宇宙的神聖秩序的一個組成部分。                                                         

  因此,盡管信仰神對于使人服從道德行為的準則來說並非必要,但是對神的信仰必然讓人看到服從這些法則的絕對必要性。正是對服從道德行為準則的絕對必要性的認識,能夠而且使得所有具有非凡智慧的人理解和服從那些準則。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但是當時,眾生沒有非凡的智慧,不能理解這種引導智慧非凡的人對宇宙的神聖秩序的認識的論證,因而不能了解服從道德律的絕對必要性。的確,就像馬修?阿諾德說的:“道德準則,起先被理解為思想,而後作為律法被嚴格服從,這些準則僅僅由聖人來遵守。民眾既沒有足夠的智慧力量去把它們作為思想來理解,也沒有足夠的人格力量把它們當做律法來嚴格遵循。”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赫伯特?斯賓塞所教導的哲學和道德,只對學者有價值。                                 

  但是宗教的價值在于它授予人類權力,甚至能夠讓沒有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的民眾嚴格地遵循和服從道德行為的準則。不過,宗教是通過什麼方法、怎樣使人們能夠做到這點呢?人們想象宗教通過教導人們信仰神而使人們服從道德行為的準則。然而,就像我向你們說明的那樣,這是個大錯誤。使人們真正服從道德律或道德行為的準則的唯一權威是道德感,他們心中的君子之法。孔子說:“遊離于人之外的道德律並非道德律。”就連耶穌基督在教導他的宗教時也說:“天國在你心中。”因此我認為,人們持有的這個觀念是個錯誤,即認為宗教通過教導人們信仰神的方法讓人們遵守道德行為的準則。馬丁?路德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德國神學家、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領袖。他反對教會階層的富有和腐敗,認為只要在信仰的基礎上即可獲得超度,而不須借助于教會的典籍,這些觀點使他于1521年與天主教會脫離。他肯定了1530年的奧格斯堡懺悔會,成功地建立了路德教會。——譯者注在《但以理書》《但以理書》,《聖經?舊約》中大先知書其中一種。的評論里說得好:“神只不過存在于人們的心中,取決于信任、忠實、希望和愛。如果這根源是對的,那麼神也是對的;如果根源錯了,那麼,神也是虛假的。”因此,宗教教導的這種對神的信仰,只是一個根源,或者,我稱之為一個庇護。但是接下來路德說:“這根源,也就是對神的信仰,必須是真實的,否則這種根源,這種信仰,就是虛假的。換句話說,對神的信仰一定是對神的真實認識,是對宇宙的神聖秩序的真實認識,這就是我們所知的,只有智慧非凡的人才能達到而民眾不能達到的境界。”由此,你們看到,人們想象宗教教導的對神的信仰能夠讓民眾遵循和服從道德行為的準則,其實是個錯覺。人們恰當地把這種對神的信仰——在宗教所教導的宇宙的神聖秩序中——稱為一個信念、一種信任,或者,是我所說的一個庇護。然而,這個庇護,宗教教導人們對神的信仰,盡管是虛假的,是一個幻想,卻有助于使人們服從道德行為的準則,因為,就像我說的,對神的信仰給予人類、給予眾生的生存一種安全感和永恆感。歌德說過:“虔誠,也就是宗教所教導的對神的信仰,本身不是目標,而只是一種手段,通過它賦予心智和性情以完全的理想的平靜,去達到文明或者人類完美的最高境界。”換句話說,宗教教導的對神的信仰,通過給人生存的安全感和永恆感,使他們保持平靜,給予他們的心智和性情必不可少的平靜,去感受他們內心的君子之法或者說道德感。我重申,這一點才是使人類真正服從道德行為的準則或者道德律的唯一權威。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