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文化里,這一點可能很難達成最佳比例。“內在自我”離不開你信仰的、看不見的能量,這是你存在的最重要的部分。我常常把內在世界比作“機器的靈魂”。這里的機器就是指你的身體和五感,還有你身體的所有物理組件。骨骼、各種液體、器官等一切,一起構成了這臺機器。這臺機器里有一個看不見的“我”,你稱之為心智或精神,由其產生的思想,控制著這臺機器的運行。
我曾經與一名神經外科醫生交談過,他說他曾經解剖過上千具屍體,卻從未見過一個靈魂,他懷疑這個看不見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但當我問他大腦里是否有思想時,他面露尷尬。
顯然,人有無形的內心,同時還有外在。你對自身的認識,包括這個無形的部分,至于這個內在的自己能把你帶到多遠,你也有相當的了解。也許你不知道具體內在的自己是什麼,不過,你可能會認為你的思考器官非同尋常,它在你的內心或你周圍,能讓你抓抓前額,拿起鉛筆,在舞池里挪動舞步,在你有生之年的每一天,完成你的大腦每天發出的各種指令。
對于這個精力充沛的內在靈魂不能做的事你也有自己的判斷。它有沒有從頑疾中康復的能力?你無形的智力、想象力能否完成點石成金的壯舉?你的“自我概念”是否擁有創造偉業或實現神奇改變的力量?
“自我概念”是信仰的融合,關聯著你與更強大的能量。上帝存在或不存在,你都有自己的判斷。信仰能帶你到多遠,你也有種種想法。你內心有沒有值得信賴、能實現奇跡的力量,也由你的信仰決定。你已經形成了關于自己大腦能量的固有看法。你相信,憑借這種無形的存在,你完全可以應付日常生活,例如,在你記憶的某個角落里,有個看不見的清單,在你下班回家的路上,它就派上了用場。然而,如果你的信仰編造了你創造奇跡的能力呢?那麼身體的療愈,或得到一位思慕已久的靈魂伴侶,是否也是“自我概念”的一個組成部分呢?
花一點時間,來審視一下存儲在你大腦中的那個看不見的清單。問問自己,它在哪兒?我怎麼放在那兒的?這個我稱為“那兒”的地方在哪兒?回憶的時候我用的是什麼力量?這種力量來自于哪兒?你正是用這些原料創造了“自我概念”。進而,你可能會敞開懷抱,向其中添加你希望包括的其他信仰或原料,考慮用別樣的方式給你的生活調個味道。
事實是,這個看不見的清單包含著許多難以言喻的奇跡,而你每天都視而不見,覺得它們是理所當然的。“內在自我”告訴我們理智能夠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你了解你的理智——這個機器里面的無形的靈魂,它是如此高深莫測。當然,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你曾經思考過自己是如何利用“內在自我”的原料清單創造出生活的嗎?如果你認為改變是件有趣的事,請繼續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