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斑鳩來了,牧童也來了

時間:2013-01-17 13:41   來源:台灣網

  斑鳩來了,牧童也來了

  散步鄉間小路時,草叢中,一隻脖子挂著珍珠項鍊的環頸斑鳩驀然驚起,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拍翅騰空飛去,嚇了我們一大跳!

  是暮春了,這兩天剛下過春雨,深淺不一、層次相間的綠,爭先恐後地染遍四野。幾個小池塘注滿了水,鴨子在水面悠游來去,不時發出呱呱聲。岸邊芳草萋萋,幾叢挺拔修竹,綠葉婆娑,雨後春筍紛紛探頭。西拉雅的牧羊人,已把羊趕出羊圈。

  數十隻渾身墨黑的大小黑羊,迫不及待地趕往如茵綠草的深處,一邊發出“咩”、“咩”的叫聲,此起彼伏地應和著枝頭輕快的鳥鳴。

  不同於放牧回家時邊吃邊玩的優哉,長著鬍子的領頭老黑羊、隊伍最末的幾隻幼小黑羊,都加快了腳步。牧羊人也拿著長長的竹鞭,在後頭揮趕著。

  這一幕景象,活脫是那首禪詩的寫照:

  雨後鳩鳴,山前麥熟。

  何處牧童兒,騎牛笑相逐。

  更把短笛橫吹,風前一曲兩曲。

  牧童變成了牧羊人,牛變成了羊,雖無短笛迎風吹奏,卻同樣是一派渾然天成的閒適光景。 

  我想起禪詩中常以牧童形象,代表禪者隨緣任運、自在無憂的心地風光。例如:

  寒氣將殘春日到,無索泥牛皆悖跳;

  築著崑崙鼻孔頭,觸到須彌成糞掃,

  牧童兒,鞭棄了,懶吹無孔笛,拍手呵呵笑;

  歸去來兮歸去來,煙霞深處和衣倒。

  透過牧童牧牛、棄鞭、拍手嬉笑、和衣眠雲,所呈現出來的天然野趣,讓人不禁嚮往禪者返璞歸真的灑脫安詳。

  夕陽余暉將綠野披上金光,環頸斑鳩早已不見蹤影,看樣子是不會回來了。

  牧羊人正趕著羊群踏上歸途,走在小路上的我,與它們碰個正著,有幾隻羊嚇得退在一旁,有的則旁若無人地轉頭吃路旁的雜草。我突發奇想:“不知牧羊人會不會叫它們倒退走回家?” 

  禪詩裏,不是還有倒騎牛背入佛殿的牧童嗎?

  不用求真,何需息見?倒騎牛兮入佛殿。

  羌笛一聲天地空,不知誰識瞿曇面。

  若真能如此,那也得先破除執著成見、斬斷妄念分別,才能顛倒騎牛,直闖佛殿,不識佛面。要體證“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清凈本性之前,得“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才行。 

  如果我是牧童,還是要循序漸進地善牧心牛,一步一步走上歸鄉的道路,千萬急不得呀!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