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花
我一向喜歡尋常院落中的小小風景,總覺得那裏透露著一種平凡的幸福,一種自得其樂的閒情,還有一份獨一無二的美麗。
在我散步的小路上,有戶自然古樸的三合院人家:門楣大紅春聯上龍飛鳳舞、自成一格的字體,自書著主人質樸寬厚的心懷;庭院裏幾盆繁花綠葉,自由地開放著,塑膠花盆、奶粉罐子,隨意擺置,大紅、鵝黃、嫩紫、粉紅,一年四季,花開不斷。
陽光下,彩蝶翩翩、蜜蜂飛舞,穿梭花叢;幾隻家犬來回踱步,悠閒躺著曬太陽;屋旁空地,數枝竹子搭成的絲瓜棚,黃花輕顫、綠瓜垂挂,煞是青翠盎然。
門前一道溝渠,潺潺清水長年流動。夕暮時分,常見有人手執長勺,悠閒地舀水淋花、澆菜,暮煙嫋嫋,霞光滿天,飛鳥急急歸巢,晚風陣陣吹拂。
墻邊,廿來株莖幹高聳的各色蜀葵,豪氣地恣意怒放!碩大花朵整日迎著春陽展開笑顏,此際又如雲似錦,輝映晚霞,正是“向日層層折,深紅間淺紅”,“紅白青黃弄淺深,旌分幢列自成蔭”,好一片絢爛奪目、鮮妍動人的繁花成林!
從初春開始,蜀葵便開花了,小小的院落繁華喧鬧起來。原本我以為,這就是唐代詩人岑參所説的蜀葵,《蜀葵花歌》不是如此寫著:
昨日一花開,今日一花開。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掃。
人生不得長少年,莫借床頭沽酒錢。
請君有錢向酒家,君不見,蜀葵花?
後來我才知道,詩歌裏朝開暮謝的“蜀葵”,指的是黃蜀葵,和眼前所見花色繁多、花期甚長的蜀葵,並不相同,難怪它毫無自憐自艾的悲傷,反而充滿了熱情強健的生命力。那舞動春風、忘我開放的明媚風姿,恐怕連國色天香的牡丹也會顯得黯淡無光。此刻正值穀雨時節,是牡丹盛開的季節。我想,鄉間角落自由奔放的蜀葵,應該比古詩詞中委身深宮、哀怨孤寂的富貴牡丹,或現代展覽會場展示,供人品頭論足的精品牡丹,要自在、幸福許多吧!
每天經過那戶三合院,我看看春日的蜀葵花,想著蜀葵的花語,代表“單純”與“平安”,又有一説是“夢”與“暖和”,傳遞了一種看似平凡簡單,卻自由豐富的境界,這也是我現在想過的生活。
夏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佛陀,生日快樂
當我把那瓢香花凈水,自小釋迦的頭上淋下,佛陀的一生在眼前流轉。
兩千五百年前一個日麗天青、惠風和暢的四月天。印度迦毗羅衛國凈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懷著即將臨盆的身孕,依照習俗回娘家待産。一行人途經郊外的藍毗尼園,曙光乍現、晨曦微露的花園,花草芬芳、林木蓊鬱,吸引了王妃,於是她在滿布野生蓮花、水波清澈盪漾的池畔稍作休憩。
這時,一棵蒼鬱茂盛的無憂樹,開滿了芳香花朵,枝葉青翠柔軟,緩緩下垂,摩耶夫人舉起右手輕撫著新葉,剎那間,悉達多太子即從她的右脅安詳誕生。
接著,悉達多度過了多愁善感又悲天憫人的童年。之後,四齣城門,看見生、老、病、死的景況,體悟人生無常,發願出家學道。
廿九歲時,他割愛辭親,星夜離家,成為剃除鬚髮、尋師訪道、入林苦修的青年沙門。
歷經六年苦行後,他步出苦行林,接受牧羊女乳糜供養;四十九天后,當一顆明星劃破黑夜,他在菩提樹下覺悟緣起中道,一個圓滿的覺者—佛陀,就此出現人間。
成道後的佛陀,在恒河兩岸遊化,建立僧團,弘揚佛法。八十歲時,于梭羅雙樹林間入涅槃,畫下人間的句點。
兩千五百年後,身為佛弟子的我們,仍深深地紀念著佛陀誕生的那一天。
由於佛陀的誕生,以及他一生在人間修行成佛的示現,我們才能依照佛陀所指出的緣起真理,所教導的滅苦方法,凈化煩惱、離苦得樂。
佛誕日我們以香花凈水灌沐佛身,希望眾生都能清凈“身、口、意”三業,遠離塵垢,同證如來清凈法身;借由浴佛儀式,不斷朝“轉染成凈”的方向邁進,在生活中斷惡、行善、自凈其意。
今天的佛誕也提醒了自己:我是一個沙門—一個發願“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的沙門。無論經歷任何事情,遭遇何種情境,起過什麼心念,千回百轉、山窮水盡,都不能忘記回到原點,那始終不變的目標。
回望置身於花團錦簇的“藍毗尼園”中,被人群歡笑聲包圍的小釋迦,佛教兩千五百多年的傳化,仿佛又回到最初的起點。
在這個感恩的日子裏,讓我們掬一瓢甘泉,以清凈心歡喜浴佛,感謝那個美好的人間四月天。
佛陀,祝您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