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離開曾駐足的地方時
當你離開一個曾駐足許久的地方時,收藏在行囊中的,會是什麼?
很長一段時間,我才發現,最初被記住,以及最後被帶走的,其實是那裏的花香、樹影、鳥鳴,還有飄動的流雲、靜臥的山巒。
曾經使我産生種種心念的人與事的影子,反而模糊了,它們已暈染成朦朧的光影,捲入時光之壁中,除非拿起理智的斧頭使勁鑿開,即使如此,看到的也只是殘缺片段。
今天打開記憶的行囊,我卻一眼看見,山寺柴房前那棵高大的蓮霧樹,聽到夏天時,它日夜掉落白色果實的叮咚聲響。
空氣中泛著酸甜的香氣,我們在樹下劈柴、堆柴,掃落葉、談笑,從掉滿落果的地上走過,還不住地抬頭張望,生怕一個不小心被砸到。那果實是從來不采收的,我曾好奇地撿起一顆嘗了一口,卻被酸澀無比的味道,弄得哇哇大叫。
接著,我又聞到漂浮著的、暗微的,不知來自何處,又不知去向何方的隱隱花香。那是檳榔花幽異的香氣,帶著飄忽不定的迷離、無法捕捉的輕盈,從初夏的山間飄出。
那時,我正在山門前的小徑,或正要下山,或正歸去,被隨風飛翔的檳榔花香輕輕觸碰著,忍不住四處尋望。
又或者,那花香穿過初夏的夜晚,乘著夜風,飄送到我窗前,我正推窗尋找,卻只見窗外滿天繁星對著我眨眼睛……
記憶的行囊總是背起又放下,放下又背起,我想記住的是美好的初出家歲月,一如無憂的童年吧!還是我珍藏著初發心的自己、共同懷著理想的道友,不想看到後來因緣無常的變化?我也不知道。
佛陀教導我們:“一個看見‘行’,並放下執著的人,具有快樂。”這裡的“行”,是“造作與遷流”的意思,世上所有的事物,包括自己的身與心,時時刻刻都在遷流變化之中,隨時生起,隨時消散,沒有一法是常住不變的。
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無常之“行”,猶如河水日夜川流不息,逝者如斯,它們不是“我”或“我的”,當你欲挽留時,它已是昨夜星辰、昨夜東風。
若我們如實看見變動不居的“行”,知道無法執取,就能稍稍放下執著,不再于其中生起新的煩惱,生命就能慢慢趨向寂滅。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這就是佛陀如此教導的深意吧!我再次復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