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方寧靜的小山谷
順著那叢月桃花旁“清林寺”的標識走下山徑,我想一探究竟。
一踏進去,我便驚訝于林蔭之深深,以及小路之蜿蜒。這山谷不大,裏頭綠樹掩映、清風徐徐,令人暑氣全消。
只有一條小路不斷往前,一邊是藤蔓纏繞的山壁,另一邊是蟲鳴悅耳的溪谷。
向下探看,幾棵參天大樹從雜草叢生、青苔濕滑的谷中竄出,沿著小路參差矗立,隱蔽了天光。一種屬於山谷特有的寒意與濕氣,在空氣裏緩緩流動。
這谷底真的有寺院嗎?有人在這裡修行?金庸小説《神雕俠侶》中的小龍女,曾長達十六年住在絕情谷底,在蜜蜂翅膀上刺著“我在絕情谷底”六字……眼前這條小路,通往的谷底,會是什麼樣的地方呢?
往下傾斜延伸的小路加快了我的步伐,雖然心中充滿了對谷底的想像,卻也擔心待會兒無法走出山谷。每轉過一個彎,我便抬頭往上看看,再往原路瞧瞧。只見濃濃綠意層層交疊,我們離谷口已經愈來愈遠了。
像探險一般,我邊往谷底走去,邊留意著有無蜜蜂飛出,想抓一隻來檢視一番。
午後的風,不知怎麼地穿過山谷與樹蔭,陣陣拂面。沒有蜜蜂,卻帶來了幾隻飛舞的小黃蝶,在前引路。
風吹落了幾片黃葉,奇怪的是,除了剛剛吹下來的,地上乾乾淨淨的,仿佛樹葉未曾掉落一般。“有人來掃過了嗎?”正猜想著,驀然一陣敲擊法器的聲音,止住了我們的腳步。接著,再熟悉不過的梵唱聲從前方悠悠傳來,“哦,這是晚課!”看看手錶,下午四點,是寺院做晚課的時間。
我們輕輕地繞過最後一個轉彎。謎底揭曉,谷底坐落著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鐵皮搭建的大殿。梵唱就是從這裡傳出的,裏面有幾位身著海青、袈裟的女眾法師,正行禮如儀地在做晚課及施食。
大殿前,一片小小的草坪青青如茵;草坪上,一棵勾勒著點點碧綠的小葉欖仁,安安靜靜地聽她們唱誦晚課,姿態虔敬又優雅,美極了!
樹下,靜置著一張線條斑駁、色澤泛白的木頭椅子,不知多久前有人坐在上頭過,或者一直只有山風吹過,或者那幾隻引路的黃蝶兒歇腳過吧!
我們駐足傾聽了一會兒,才轉身沿著小路回去,就像不小心闖入桃花源的不速之客,我們決定把寧靜留給她們。
離開時,谷底的梵音又響起: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在這個渺無人煙,只有幾位修行人的山寺,她們安貧樂道、日復一日精進不懈的道心與毅力,比起許多擁有金碧輝煌寺宇、名聲顯赫的大法師,更令人印象深刻。
之後,我又再去了幾次,同樣不見一片昨日落葉的小路,同樣“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的梵唱,未曾改變的寧靜與虔敬,在這無人的“精進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