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二章 練兵,練兵

時間:2012-11-13 03:57   來源:中國臺灣網

  袁世凱自當上練兵大臣之後,終于明白在清朝政界只有靠金錢才能辦成事的道理,既然已入了仕途,就要按著這個方法來,于是廣泛結交朋友,只要是當時政界有大權有名聲的,袁世凱都和他們相交好。

  第一節        甲午有片飄零的雲

  袁世凱在日清戰爭之後,隨著軍隊的解散,他整日徘徊在京津之間,無所事事。恰逢李鴻章商議《 馬關條約 》回國,李鴻章的書記官就開始編寫李鴻章和伊藤博文、陸奧宗光之間的談話,清朝的報紙也報道了很多李鴻章的日記。清朝朝野上下,看到日本伊藤博文與李鴻章的對話,都認為袁世凱是個人才,于是袁世凱三個字也就為人們所熟知。想網羅人才者都想一睹其人。袁世凱知道自己名聲在外,也希望有所建樹。清朝在戰爭中剛失敗的時候,有兩三個老臣想為國家尋求賢能,就在兩宮面前保薦袁世凱的才略,不久袁世凱就被召見,皇帝詳詢了時事,袁世凱的對答也切中肯綮。袁世凱自負地認為自己此次必定得到皇帝的重用,就連旁觀的人也覺得袁世凱此次必定會被皇帝特別賞賜。不料在召見之後,清廷只把他安排到軍務處。袁世凱大失所望,于是天天奔走于王公貴族之間,但是仍沒有起到效果,時間久了,軍事結束了,軍務處也就不能存在了,哪里還有什麼差事呢?袁世凱心灰意冷,加上幾個月來奔走應酬,經濟極為艱難,負債累累。當時西洋人和清朝人做生意的時間還不太長,因為言語不通、情形不熟,所以雇傭了很多清朝人做經理。經營洋行的人又必須和官場的人很熟才能把生意做好。凡是充當西洋人洋行經理的人,清朝人都稱他們為買辦。清朝所需要的武器裝備和軍械都仰仗外國人,因為清朝沒有能力制造這些裝備和軍械,即便現在也是這樣。充當買辦的人,常常居中收利,有暴富到數百萬的人,袁世凱因為仕途得不到升遷,就寄希望于求富,他非常羨慕買辦這個行業。恰巧有個西洋人打算在天津開設關于武器裝備的洋行,打算聘用熟悉官場的人擔任買辦。因為當時清朝戰爭剛剛失敗,海軍戰艦、陸軍的軍備器械都必須依賴于洋人,外國人認為這是個有利可圖的大好時機,所以爭先恐後,競相開設洋行來招攬客人。袁世凱想來應聘買辦,無奈需要交保證金數萬元,當時他兩手空空,所以也只能無可奈何。

  袁世凱之前在前敵營務處時,和奉天的舉人王英楷是莫逆之交。王英楷本是個富人,他是清朝人中最開化的人,在和袁世凱暢談時事的時候,兩人情投意合。袁世凱現在貧窮潦倒,于是將自己想做買辦的志向寫信告訴了王英楷,請求得到他的幫助。王英楷收到袁世凱的信後,就拿著錢到天津和袁世凱會晤。王英楷責怪袁世凱說:“你怎麼這麼沒有志向呢?”袁世凱說:“歐洲某國的國務大臣退位後,就以有過從事工商業的社會經歷為榮,你為什麼責怪我沒有志向呢?”王英楷說:“你說的國務大臣是謀劃自己國家的經濟,有獨立性質,而買辦則是被外國人所雇用。你又不懂西語,況且買辦的手段就是在官場奔走,蠅營狗茍,這都不是你所能做的。你的威名遠播中外,我國的軍隊剛剛失敗,正是朝廷覺醒的時候,你不考慮著趁此時機一展宏才大略,卻想著去做這種奴隸做的事情,不是沒有志向又是什麼呢?”袁世凱說:“就憑我這微小的名聲,雖然曾經也官居要職,但現在朝廷不用我,我又能如何呢?”王英楷說:“在這個時候,即使有經天緯地的才華,僅僅用言語來說說,怎麼能成事呢?如果你用金錢,想必就能成功。”袁世凱說:“可是我兩手空空怎麼辦呢?”王英楷說:“如果你覺得我出的主意可以採用的話,我就幫你成就偉業。”袁世凱說:“我唯命是從。”王英楷得知袁世凱的隨從中有個姓趙的河間人,和大宦官李蓮英是親戚,王英楷就給了這個人一些錢,並告訴他自己的用意,然後讓他到京都去替袁世凱結交李蓮英。李蓮英知道袁世凱本來就得到過眾位大臣保薦,是一個難得的人才,皇帝對這些也都非常清楚,所以就做了個順水人情,滿口答應了。李蓮英囑咐這個姓趙的人告訴袁世凱,只要靜靜地等候時機就可以了。自此以後,宮廷中的動靜、大臣的奏對,李蓮英都隨時密報給了袁世凱。幾個月後,遇上了清朝兩宮命令籌集軍餉訓練新兵。袁世凱得到這個消息後,就秘密派人告訴李蓮英:“關于軍隊的事情,我是最熟悉的了,您何不為我考慮考慮呢?”李蓮英趁機說服了西太後,西太後在召見大臣時就問,袁世凱是否懂得軍事,打算命令袁世凱和聶士成各訓練三十營的精銳部隊,眾大臣都表示讚同。朝廷于是下詔命令袁世凱督練新軍。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