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知遇之恩,徐悲鴻畫馬

時間:2012-11-04 22:27   來源:中國臺灣網

  知遇之恩,徐悲鴻畫馬

  有時,我會時不時翻翻我那些老舊的題字本,再看看裝裱好的那些牌匾,或者詩詞字畫,總會有一種被強風襲擊的感覺,那是一種突然驚醒後振作的歡歌,我從朦朧中看出某些人的影來。

  1983年6月全國政協大會期間,商承祚、梁容若同居一室。商先生與我的老師美學大師宗白華是多年老友,故我專門去探望。

  商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學家和書法家,其篆書一字難求,享譽海內外。他是廣東省番禹縣水口營(今屬廣東花都區)人,1902年出生于清末“探花”之家,時為中山大學教授。

  商先生顯得十分幹練,同我談宗白華先生。同來的梁容若先生是從臺灣歸來的學者,話不多,體型微胖。

  商先生談得高興,在我的筆記本上用墨筆書寫了:“學而後知不足   一九八三年六月為士方仁弟書   商承祚于北京”,梁先生也書寫了:“作平凡的人   寫平凡的文章   士方先生   梁容若   一九八三年六月”。可惜商先生寫的是行楷,不是篆書,所以收藏起來不是很方便。

  我與商、梁二先生也僅此一面之緣,1991年商先生去世。

  關于商先生,在文壇藝苑有一些故事。

  其中他評論徐悲鴻作品最為精彩。

  抗戰時在重慶,徐悲鴻在重慶教書,住磻溪,又在市區租賃一間畫室,常在畫室作畫。逢星期日休息日,商承祚便往徐悲鴻畫室造訪、聚談。

  徐悲鴻作畫之前,將四川夾江紙對裁,縱筆作潑墨寫意畫,畫得特別快,頃刻間即成一紙,數小時堆滿一床。有一天,商從徐的畫中選出四張,說:“我對你的畫提些意見。”徐答:“歡迎,竭誠歡迎!”

  商先生展開奔馬圖,評道:“三條腿的馬。”次展其貓圖,其貓坐案邊。回首垂尾,尾巴又大又長,評道:“狐狸尾巴貓。”再展其侍女圖,其女頸子細長,評道:“吊死鬼美人!”又展其竹圖,其竹似蔗,評曰:“甘蔗竹子。”徐聽一次便笑一次,最後二人相視大笑,笑不可抑……

  徐曰:“我到重慶以來,聽到的都是一片讚揚聲,未聞批評意見,更未聞尖銳的批評意見。今日君有話直言,提出這樣的尖銳批評,得益匪淺,此誠謂知友也!”稍停,又笑曰:“今日中午,我請你吃午飯。”

  梁容若,河北省行唐縣人,原名梁繩睏。1928年畢業于北平師范大學,1934年考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1936年從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回國,先後任河北省教育廳督學、綏遠省政府代秘書長、河北大學講師和教授等。1948年去臺灣,在臺北創辦《國語日報》,並先後任臺灣師范大學、臺灣大學、東海大學教授。1974年退休後移居美國。1981年6月21日回國定居,先後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客座教授。1984年因兒子遭遇車禍返美,直至逝世。

  梁先生終生致力于中國文學史及中日文化關係史研究,著述甚富,主要有《中國文學史研究》《作家與作品》《文學十家傳》《文史叢論》《坦白與說謊》《國語與國文》《常識與人格》(徐復觀的學格與人格)《容若散文集》《談書集》《大度山雜話》《南海隨筆》《鵝毛集》《藍天白雲集》《中國文化東漸研究》《漢學東漸叢考》《現代日本漢學研究》《中日文化論集》《中日文化交流史論》等,還為《注音詳解古今文選》編著不少文章,其中《我看大明湖》一文被列入香港中學語文課程。

  作為尚秉和的高足之一,對尚秉和先生的學識、文章,梁容若予以如此評價:“先生論史,步趨班、馬,而亦瓣香蔚宗。論史法,以為正確、簡練、生動,缺一不可,直書史實,勸懲自見,是非自明”,“先生相與講論之友朋,如王樹、吳獧生、高閬仙、張鼎彝等,雅尚略同,皆能有公鑒,無姑息,讜論斧削,以比跡古人,力爭上遊為準的。先生虛懷採納,損之又損,用能文省而事賅,扼要而暢達。文章詼奇雋永,引人入勝,吳北江氏謂,殆欲與左史班范相爭衡。”

  感念二位大師知遇之恩,今思之,如潮涌。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