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一、中國人的口味 1.中國人的口味越來越重

時間:2012-09-20 07:32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一直以來,中國人的飲食都是非常講究色、香、味俱全的,這已經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主要內涵。

  色,是用來看的。如果食物配色和諧,色彩鮮艷,就能夠快速地激發起人們想吃的欲望,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這個菜一看就想吃!”“那個我看著就有食欲!”

  香,是用來聞的。中國的菜肴在精心烹制的過程中,總是力求讓食物香氣撲鼻,絕對能夠吊住人的胃口,甚至會使人垂涎欲滴。當你看到一盤絕色的美食擺在面前,並且不斷地飄出誘人的香氣的時候,就想趕快拿起筷子把它夾起來放到嘴里,進行下一個重要程序——品嘗它的味道!

  味,應當是中國飲食最重要的一項要求。品嘗食物的味,是在前面的望色、聞香的基礎上,產生強烈的吃的欲望後才進行的。而這種品味的過程,就是中國人飲食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諸如香甜可口、酸辣爽口、松軟適中、外酥里嫩、香酥宜人、膾炙人口等等,都是形容各種美食佳肴口味的專詞,也體現出中國人對食物的要求,並不是餓了拿過來就吃,渴了拿過來就喝那麼簡單。

  中國人吃喝,絕不是僅限于解決饑飽的問題,而是將深厚的中華文化與濃鬱的風土人情結合在一起,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這種飲食文化元素,已經融入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世代相傳,生生不息。

  然而,人們在熱衷于追求滿足口福的過程當中,卻沒有充分意識到,不合理的飲食生活,會給自己的健康帶來種種不利,甚至會因此而引發某些疾病。

  據報道,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曾經對中國人的飲食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其中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川菜以51.2%的投票率位居受歡迎的榜首,其他依次為東北菜、湘菜、魯菜及粵菜。該調查還表明,用餐時通常優先考慮的多種要素當中,47.8%的人選擇了“口味”,比位列第二的“營養”多出16個百分點。各種口味中,喜歡“辣”的人最多,佔40.5%。其次是“甜”,佔28.4%。然後是“鹹”,佔17.3%。

  可見,目前我國有相當多的人比較重視食物的味道,非常在乎自己的口味,而且人們對食物的要求越來越高,口味也變得越來越重,幾乎已經成為全球之最。

  有一個26歲的女患者,因腎結石住院、碎石、吃藥,年紀輕輕飽受病痛折磨。後來,她又因月經不調找我治病。我問起她的飲食習慣及病史,她說只喜歡吃香膩有味的肉食,還喜歡喝飲料、冷飲等。並告訴我,她的腎結石可能是遺傳的,父母也有。一家三口患上同樣的病,而且飲食習慣相同、口味一樣,更重要的病因應當是長期飲食不合理,吃出來的病!果然,她說她母親主管做飯,就做大家喜歡吃的口味,偏鹹、多油膩,每餐多以肉食為主,輔以少量米飯。很少吃青菜和清淡的食物,因為感覺沒有肉吃著香,吃不下去。還有一點,就是她們一家人都沒有保持日常飲水的好習慣,因為白水太沒味兒,喝不下去。這樣一來,人所接受的都是高熱量、高鹽、高油脂、低纖維素、營養欠均衡的食物,再加上飲水不足,自然身體內的熱量就會過剩,煎熬陰津,使體內的水液濃縮,時間長了就會引發消渴、肥胖、結石、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

  人們的口味多是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越來越重,而人的健康水平也是在不經意間逐漸下滑。當人真正能夠感覺到自己身體不適的時候,往往都是大病已成。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