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人的胃口堪稱天下第一”,“中國人什麼東西都能拿來吃”。
中國人吃的種類和花樣兒天下無雙,這應該是毫不誇張的。在中國,只要看一看各地的菜譜就會了解到這一點,幾乎是沒有什麼東西不能拿來吃的。從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遊的各種動物,到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各種植物,不管是什麼,只要能弄個名堂做出菜來,就會有人去吃。
在這一點上,西方人要比我們謹慎多了。就連西紅柿這樣的果蔬,人們起初也因為它氣味難聞,而且顏色過于艷麗,而認為是絕對有毒的植物。所以只用來觀賞,無人敢食。相傳,有一位法國畫家看到西紅柿如此誘人,便萌生了嘗嘗它到底是什麼滋味的念頭,他壯著膽子,冒著中毒致死的危險,吃下了一個,並穿好衣裳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降臨,然而過了老半天也未感到身體有什麼不適,便索性接著再吃,只覺得有一種酸甜的味道,身體依舊安然無恙。消息傳開,這才開啟了人類食用西紅柿的歷史。
我們中國人則不然,大有“吃盡天下無敵手”的氣勢。在開發吃喝飲食方面,中國人的聰明和膽識絕對堪稱“天下第一”。
聽說天上的“龍肉”好吃,又實在是找不到龍,那就找叫做“小龍”的蛇代替吧。聽說老虎肉好吃,一身都是寶,連骨頭都是名貴的中藥,一心想吃老虎肉,可是老虎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臨滅絕,吃了犯法,怎麼辦?還得想招兒。老虎是貓科的,吃不到老虎的肉,幹脆就吃小貓的肉!
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別說是蛇、貓,就是蝗蟲、蝎子、螞蟻、蚯蚓、蜈蚣、老鼠等也會有人吃得津津有味!在北方一些城市,夏夜里就常常可以見到年輕的姑娘們三五成群吃著烤蝎子,當然還有蝗蟲、蚯蚓等等。而廣州的一些飯館里,紅燒老鼠肉是一直很流行的。
中國人的胃口似乎什麼都能裝下,中國人對美食的追求也似乎到了狂熱的地步。不但什麼都敢吃,而且為了能吃,在烹飪方法上也是花樣翻新、絞盡腦汁。
我曾經看見一種“醉蝦”,把活的蝦放入透明的玻璃碗里,用酒浸泡,看那蝦在里面活蹦亂跳。過一會兒,都不動了,可能是醉了吧!就可以吃了。這種恐怖而殘忍的吃法,不知道是誰發明的,據說在酒桌筵席上還很盛行。
吃,對于中國人來說,絕不是為了填飽肚子那麼簡單。也許是幾千年飲食文化的積淀,也許是因為曾經飽受過饑餓之苦,現在的中國人胃口是越來越大,吃的東西越來越多,而人對吃的欲望,也是越來越難以滿足。
《黃帝內經》對胃的大小、形態、位置、容量、重量等都有詳細的描述。古人已經認識到胃的外形為彎曲狀的,有大彎和小彎。上連食道,下通小腸。胃的功能是主管受納腐熟水谷,是化生水谷精微和營養物質的重要器官,也是生成氣血的源泉。
受納,即接受和容納。水谷,即飲食物。胃主受納,是指胃具有接受和容納飲食物的作用。
當我們吃的飲食物入口後,需要在口腔內進行充分咀嚼,再通過會厭的吞咽功能進入食道,從食道進入胃中。在胃中對食物要進行消化和降解,使食物更加容易吸收。之後通過胃的蠕動作用,使飲食物不斷下行。因此,中醫稱胃具有“主通降”的功能。當人吃飯後,食物在胃中需要4∼6小時才能排空(下行到小腸),此時便會產生饑餓感。
由于人的體質差異,高矮胖瘦不同,男女老少有別,所以人的胃形和容量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通常人吃飯以七八分飽為宜,脾胃虛弱或年老體弱、想控制體重的人,可以吃六分飽,成長中的青少年也可吃九分飽,但一般不要吃到十分飽的程度,以胃部不出現飽脹感為度。
如果人的胃口太大,吃的東西又雜又多,經常飲食物過量,就會使胃的容量不斷增大,造成胃的負擔過重,消化能力變差,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過長,胃的功能就會表現異常,失去正常的通降作用,出現胃部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打嗝、口氣異常等症狀,中醫認為這些都是“胃氣上逆”的表現,治療需要通過和胃降逆、行氣消導等方法,使胃重新恢復通降功能,排空順暢。所以,我們在大吃大喝的時候,千萬別只顧著爽口就忽視了自己的胃!一定要想一想吃下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後,一直為你而辛苦忙碌的胃能否承受得了,它會不會因為負擔過重而崩潰?
元代著名醫家朱震亨主張養生一定要節制飲食,控制食欲,強調飲食上要做到“守口如瓶”,時刻管住自己的嘴,不讓疾病從口中進入,也不要因為過度追求吃喝而損害健康和縮短壽命。
朱震亨的母親年逾七旬,素多痰飲,屬于痰濕肥胖類型的體質。老人平常有便秘的毛病,她自認為很懂得調養,就自作主張通過飲食調治起來。採用的方法就是:每當大便燥結時,就用新鮮牛奶、豬油等滋潤之品加入煮爛的米粥中一起食用。這種方法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潤腸通便作用,暫時解決了便秘的問題。但是,時間長了就會因為滋膩食物堆積過多,生濕助熱。果然,一年後就造成體內濕熱過勝,並在第二年夏季炎熱時節轉化為熱痰,在胸脅部位發為嚴重的癰瘡,紅腫熱痛,連日作楚,苦不堪言。朱震亨詳細分析病因病機,經心組方用藥(參、術為君,牛膝、芍藥為臣,陳皮、茯苓為佐),並隨著季節變化加減運用(春加川芎,夏加五味、黃芩、麥門冬,冬加當歸、生姜),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治,老人體內的痰濕去除了,脾胃功能好了,大便不再幹燥,面色也光亮潤潔了。雖然看上去感覺像是有點瘦了,不如以前那樣豐腴富態,但終究是無病狀態,晚年得以安康。
保護胃口,就是要護胃守口,真不能什麼東西都拿來胡吃亂吃!在日常飲食生活中,我們應該時刻謹防病從口入、吃出疾病。要好好把守住自己的口,悉心照顧好自己的胃。
敬告大家:若想長期擁有一個健康的好胃口,就要堅持一個原則——每餐都是為維護健康而吃,不是為滿足胃口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