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無酒不成席。現在,許多宴席都是以飲酒作為主題,所以有的就直接被稱為“酒會”、“酒席”、“酒宴”。在日常生活中,飲酒已經成為深受人們喜愛、表達情感和喜慶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追求物質享受、重視飲食美味的當代社會,酒的地位更是不斷攀升。過去街上只有小酒館,現在到處都是大酒店、酒吧等,還有專門銷售酒類的經銷店、專賣店。
中國是酒的故鄉,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酒作為一種特殊的食品,已融入人們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獨特的地位。
中國是酒的王國。中國生產的酒,色澤紛呈,品種繁多,產量豐富,堪稱世界之冠。
中國是酒客的樂土。無論天南地北,不分男女老少,釀酒、飲酒的習俗歷經數千年而不衰。
在許多場合,酒都是作為一個文化符號,一種文化消費,用來表示一種禮儀,一種氣氛,一種情趣,一種心境。飲酒賦詩,就是酒文化的最常見的表現方式,也是酒與文化結合交融的生動體現。
人們都知道喝酒好,酒對身體有益,特別是現在還有各種各樣的藥酒不斷上市。究竟喝酒對身體有什麼益處?怎樣喝酒才能喝出健康?如何喝酒才能幫助祛病呢?
適量飲酒,則酒為佳品
要說喝酒的益處,還要從酒的性味說起。中醫認為:酒味苦、甘、辛,性(氣)大熱,有毒。具有通行血脈、健脾益胃、祛風除濕、滋潤皮膚、提神解憂的功能。
關于酒的代謝過程,《黃帝內經》中有不少相關的論述,如:“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氣悍以滑,故後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
酒性大熱,氣味辛甘,具有升散、容易走竄的特點,所以酒在體內的消化吸收比較快速,代謝過程也要比谷物快得多,常常是後谷物而入,卻先谷物而出,一般會通過汗液或尿液而排出體外。
當酒從口中進入胃後,所化生出來的營養物質——精氣,首先由胃脾布散到肝、心、肺及血脈之中,快速地布散于全身各部位組織器官。但酒是屬于“有毒”的飲品,並且具有促進經脈氣血運行加速的作用,所以酒在代謝過程中,會加重肝臟解毒功能和腎臟排泄功能的負擔,同時還會加重心臟負荷而使心率加快,還會刺激腦神經而令人出現精神亢奮等表現。
如果在喝酒過程中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神志恍惚、思維混亂、胡言亂語,甚至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心煩意亂、四肢逆冷等表現,這就是酒精中毒的反應,需要及時到醫院救治。如果中毒嚴重,會危及生命。無論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在臨床實際工作中,都有過不少關于飲酒過量而損害健康甚至導致失去生命的報道實例。因此,飲酒一定要量力而行,因人而異,適可而止。
過去中國人飲用的酒多是五谷釀造成的米酒(白酒、黃酒),還有果酒(葡萄酒)等。
現代研究證明,米酒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礦物質元素等營養成分。米酒既是人們喜愛的營養佳品,又是中國烹飪不可缺少的調味品,還是中醫臨床常用的調劑品。作為藥劑使用的,多是米酒。
適當少量飲酒,或者在治療疾病的方藥中配以酒劑,對人體並不會造成中毒反應,反而會通經活絡,溫養內臟,滋潤肌膚,提高藥效等,有利無弊。
現代研究認為,適量飲酒有如下幾種好處。
預防心血管疾病。酒能夠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減弱血小板的凝集,從而能減少血栓形成,對患輕微高血壓及血液循環不良的患者來說,適量飲酒是有好處的。尤其是適量飲用葡萄酒,還能提升體內對人體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對人體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故可防止冠心病發作。
抗氧化及預防慢性病。紅葡萄酒屬于無氧發酵,其中所含的多元酚對預防人體慢性疾病,如胃炎、風濕、腦卒中及糖尿病等最有意義。
防癌。陸續已有國外研究證明酒類具防癌的效用,如紅葡萄酒中所含的藜蘆醇可殺死乳癌細胞;日本也有研究報告指出,谷物釀酒會產生類似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活性的物質,使癌細胞減少。
幫助消化。酒中所含的有機酸可誘發食欲,所含的酒精能夠消毒,少量飲用可幫助食物消化。
安定神經。少量酒精是催眠性的鎮靜劑,來自法國的精神醫學研究指出,酒類對老年人的精神安定具有一定的效果。
過度飲酒,則酒為毒藥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人所飲用的酒類品種愈加繁多,包括白酒、啤酒、黃酒、果酒、洋酒等。在聚餐的時候,有些人經常是先喝一點洋酒,再喝一些國產的白酒或果酒,之後,再大量飲入啤酒。這樣一來,非常容易造成飲酒過量,很少有不喝多的。
那麼,過度飲酒會造成哪些危害呢?除了一次飲酒過量所造成的即刻性影響(俗稱為酒醉)之外,長期不斷地大量飲酒會造成多種嚴重的慢性疾病。酒的毒性,主要與酒精(乙醇)含量有關。酒精是中樞神經的抑制劑,過量攝入就會引起中毒(酒醉)。人對酒精的耐受量有所不同,因而中毒量也各有差異。一般情況下,成人飲50度白酒80∼100毫升時即可引起中毒,1次飲酒超過400∼500毫升以上時,就會有致命的危險。
現代研究認為,酒對人體的危害如下。
死亡:酒精會抑制大腦的呼吸中樞,造成呼吸停止。另外,還會導致血糖下降,也可能有致命的危險。
心臟損害:大量飲酒的人會心跳加速,加重心臟負荷,使心臟肌肉組織變得衰弱,並且損傷心肌而發生心肌病。
肝臟傷害:長期大量飲酒,幾乎無可避免地會導致肝硬化,致使肝臟喪失對來自消化道的營養物質加以處理的能力,當然也無法再處理攝入人體的藥物,肝臟的解毒能力下降或喪失,出現腹脹、腹水、黃疸(皮膚及眼白發黃)等症狀。
胃損傷:一次大量飲酒會使人出現急性胃炎的不適症狀,連續大量攝入酒精,會導致更嚴重的慢性胃炎,甚至引起胃潰瘍出血而危及生命。
皮膚損害:酒精是血管擴張劑,可使身體表面血管擴張,使人的面部潮紅,使身體組織過分散熱,損失能量,這會造成人的體溫過低而出現全身冰冷。嚴重的可造成神經係統傷害,引起周邊神經病變。
對大腦的影響:少量酒精具有鎮靜作用,攝入較多酒精對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及情緒反應都有嚴重傷害。飲酒太多會造成口齒不清,視線模糊,失去平衡力。有報告顯示部分慢性酒癮者的大腦皮質有萎縮現象,也有部分病人有智力衰退的跡象。
對生殖機能的影響:酒精會使男性出現陽痿,對于妊娠期的婦女,即使是少量的酒精,也會使未出生的嬰兒發生身體缺陷的危險性增高。酒精在胎兒體內代謝和排泄速率較慢,對發育中的胎兒會造成傷害。
《黃帝內經》中把嗜酒無度叫做“以酒為漿”,就是指把酒品當作飲料一樣的豪飲,來形容嗜酒過度。
如果嗜酒過度,不僅會損害脾胃和腎,也是導致人體早衰的重要原因。飲酒過量,首先會傷害脾胃,導致脾胃虛弱,使氣血化生不足,身體虛弱,人體抗病能力低下,可引發多種疾病。其次,酒能使人興奮,產生衝動或失去理智而擾亂人的心智。如果在醉酒之後,出現酒後亂性,恣意亂行房事,就會造成腎精損傷。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是人體精氣所藏之處,主骨生髓,人的體能與智能都由腎所主,與腎精密切相關。如果腎精不足,人的體力和智能就會低下,出現精神疲憊、記憶力減退、脫發、早生白發、腰膝酸軟、性功能低下等早衰現象。
據《本草綱目》中記載,長期飲酒能夠傷神損壽,使人筋骨軟弱無力,還能引發下利膿血便等疾病。如果醉酒後受風,就容易引發白(紫)癜風病。醉酒後洗冷水浴,容易導致痛痹(關節疼痛為主症的病)發生。如果酒和乳品一起飲用,會使人體的氣機澀滯不暢,出現胸悶、胸痛、胸中憋氣、多嘆息等。如果同牛肉一起食用,可導致體內生寄生蟲。酒後坐臥在溫熱的地方,再吃許多豬肉,會患嚴重的風病,可能引發中風。酒後吃芥末及辛辣食物,會使人的筋骨弛緩無力。酒後飲茶,易傷腎臟,時間長了會導致腰及腿腳有沉重下墜感,容易引發痰飲水腫、消渴、肢體拘攣疼痛等病證。一切有毒的藥物,遇酒會加重其毒性,變得難以去除。鹹味可以解酒,葛花、赤豆花、綠豆粉都可以解酒。
現在,人們在飲酒後都很在意如何解酒。其實,飲酒過量就等同于飲毒,當飲酒後身體出現不適的症狀或酒醉之時,已經是酒精中毒的表現了,中醫將這稱為“酒酲”(因飲酒過多而導致的疾病),應當及時診治,以減輕酒毒對身體的損害。據科學研究證明,在喝酒前、中、後不同時段,酒精在人體中的變化是不同的。所以酒精在不同階段對人體臟器的危害,也有所不同。解酒應該針對身體在酒前、酒中、酒後的不同變化,根據臨床表現對症下藥,這樣才更具有針對性,效果才更顯著。及時解酒,有利于解除酒精對身體的傷害。
歷代的中醫養生學家都主張清淡飲食,遠離酒色,就是為了避免酒後亂性、酗酒傷身等損害健康的情況發生。
據2008年1月《中國飲酒人群健康狀況調查報告》公布的結果顯示,中國人的飲酒健康問題不容樂觀,目前我國年均約有11萬人死于酒精中毒,且這一令人觸目驚心的數據還在不斷上漲。
有一位剛過50歲的男患者,肝硬化晚期,生命已經朝不保夕。他說:“除了那次因出現大嘔血住院的8天時間里沒有喝酒外,我是從來沒離開過酒。”這種寧可喝死也不能不喝酒的“大無畏”氣勢,真令人感到悲哀和無奈!
飲酒健康的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需要全民動員,從改變酒民的飲酒習慣做起,倡導“健康、適量、文明”的飲酒方式,將健康飲酒的科普知識傳遞到千家萬戶,告訴每一個酒民。讓人樹立起健康飲酒的意識,真正實現飲——健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