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做經驗的“領導者”

時間:2013-07-25 16:46   來源:中國臺灣網

  王雪紅v

  做生意的學問是博大精深的,自己要學習的還很多。

  背景:

  “我覺得我商業方面的經驗基本上都是從工作中得來的。不過,我弟弟王文祥9歲時就會自己做模型,沿著鄰居家去賣。等我真正進入了PC界,真正長大以後,才覺得我以前學的東西確實有用。基本上,對于經濟我後來越來越喜歡了。”

  作為“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女兒,王雪紅從她父親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最得他的真傳,因此她被公認為“最像王永慶的女兒”。從父親的身上,王雪紅學到很多,不僅包括做人的道理,還包括經營企業方面,那就是“做生意的學問是博大精深的,自己要學習的還很多”。

  王雪紅自小就被送到國外讀書,所以特別渴望與父親能夠多一些溝通,書信便成為了他們之間聯係的紐帶。在信中,王永慶從來不把王雪紅當作一個孩子,而是當成一個老朋友。他告訴王雪紅該怎樣去管理一家企業、怎樣解決難題等,並將自己在商場上遇到的教訓總結成經驗傳授給了王雪紅。雖然王雪紅當時並不能完全理解這些知識,但還是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王永慶商業思想的影響。

  這些信都被王雪紅完整地保存了下來,並在她日後的商業道路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幫助她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而她完整的商業理念體係的形成也和這些信有著莫大的關係。

  此外,王雪紅還有一種向父親學習的方式,那就是跑出來的“經濟課”。因為父親白天總是很忙,但不管有多累,他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堅持晨跑,而這恰是王雪紅向父親取經的最好時機。

  在臺北的街道上,每天清晨,當天空剛剛出現一抹霞光時,王雪紅便和父親一起開始晨跑。也正是在這一段跑步的歲月里,王雪紅學到了那些在經濟課堂上根本學不到的東西。

  有一次,王雪紅在跑步的時候,突然想起她在美國報紙上曾經讀到過的一條關于臺塑集團組建化學船隊的新聞。王雪紅對這條消息感到很迷惑不解:父親當時最關心的莫不是PVC粉(聚氯乙烯)了,為什麼突然要組建一支化學船隊到美國去?這樣做劃算嗎?

  面對著王雪紅的種種疑惑,王永慶笑著回答了她的問題。

  對于臺塑這樣大的企業,首先要考慮的是成本問題,不然就會虧本。那些從美國運回來的材料,每噸運費就佔了總成本的40%,正是由于過高的運費才導致PVC原材料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臺塑需要組建一支化學船隊。從眼前來看,雖然臺塑組建船隊的投資很大,似乎有點得不償失,但從長遠來看,組建後的化學船隊能將原本為100美元的運費降到30美元,這樣就能為企業節省70美元的成本費用。

  聽完了父親給自己算的這一筆賬後,王雪紅恍然大悟。她感嘆道:“看起來書本上的經濟學都是一些空洞的理論,在現實的經商活動中,是要把幹巴巴的理論變作現實的。”同時王永慶還告訴她:每省下一元錢,就意味著盈利一元錢。做生意人要每時每刻都想著“節省”兩個字,將每一分錢花在值得花的地方。

  這樣的“經濟課”,讓王雪紅獲益匪淺,也讓她在日後的商業中學會了用心理財和經營。

  點評:

  王永慶的這番話告訴我們:經商需要靈活的頭腦,需要超越一切已經固化了的經驗,不能被書本綁死,更不能被經驗所迷惑。做事要對準實際,考慮長遠利益,要學會領導“經驗”。很多時候,並不是每一個成功的企業案例和經驗都是可以被轉嫁和復制的。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特殊的情況,這就需要我們撥開那些業已形成的“經驗迷霧”,找準自己的道路,讓“經驗”成為自己經營理論的墊腳石,而不是牽引者。

編輯:馬小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