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成為像海綿一樣的人

時間:2013-07-25 16:45   來源:中國臺灣網

  王雪紅v

  小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塊海綿,總是四處吸收東西。

  背景:

  19歲時,當時還在臺灣讀初三的王雪紅便被父親“扔”到了美國,那時她的兄弟姐妹都在英國念書。對于為何獨把王雪紅送到美國讀書,王永慶有自己的考慮:當時世界經濟中心已經轉移到美國,他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去美國更好地感受那里的經濟氛圍。

  離開了臺灣,王雪紅獨自一個人前往美國加州。剛開始的時候,她和二姐王雪齡住在一起。二姐早年在英國上學,在那里念完了高中、大學之後,來到美國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讀碩士。

  此時的王雪紅對音樂情有獨鐘,想當個鋼琴家,但是當她發現自己並沒有音樂天賦時,她放棄了音樂的夢想之路,離開了音樂係,進而轉讀經濟係。

  就讀經濟係後,王雪紅才算開始了自己真正的大學生活。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一向以學術環境自由而著名,這里也聚集了很多優秀的人才,走出去很多知名的企業家,如日本銀軟的孫正義等。為了彌補知識空缺,王雪紅開始刻苦學習。

  但王雪紅並沒有把自己死悶在經濟學里,有著浪漫個性的她還喜歡到各個係去“串門”,並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在和他們交談的過程中,王雪紅的思維被打開,視野也越來越開闊。

  王雪紅時時把自己當作一塊海綿,總是想著自己要學到更多的知識,除了經濟學課之外,她還選修了英國的比較文學,恰巧當時的臺灣作家白先勇在伯克利大學開設了文學課程,她就經常跑去聽他的課。異國求學的歲月里,知識對她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它就像一個可以憩息的港灣,讓自己異國漂泊的心找到了歸宿。在伯克利大學屬于華人社區中心的圖書館里,王雪紅孜孜不倦地讀著她的書,一坐就是一整天。在浩如煙海的知識世界里,每一本書對她來說,都是一座寶庫。她也格外珍惜這個機會,如饑似渴地讀著那些在世界文學中有著重要地位的大師的作品。

  在伯克利分校讀書的日子里,王雪紅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知識積累階段。這種將自己放空,時時學習的心態,並不只在王雪紅求學的階段發揮著作用。

  2011年,HTC市值達到319億美元,首度超過了手機巨頭諾基亞。這個巨大的變化用了15年,王雪紅也因此超過郭臺銘成為“臺灣首富”。HTC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與王雪紅不斷學習有很大的關係。這個被稱為“全科技界最強勢的女人”曾經和“大象”微軟打過官司,挑戰過喬布斯。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王雪紅從沒有懼怕過,因為她始終懷著一種“任何時候我都可以從頭再來”的心態。

  對新階段的學習方式,她是這樣說的:“像智能手機,現在有很多的新技術和應用程序,這半年內,我自己看了一百多家公司。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基本上有時候是找投資銀行把一群公司介紹給我,有興趣我就再深入看一看,有時候自己打電話拜訪,好好了解他們的技術,然後交叉學習。另外,我也經常看很多報紙、雜志和書。”

  點評:

  知識如浩瀚的海洋,我們無法獲知它的深度,但我們可以接近它,縮短和它的距離。同時,每個人由于受到經驗和環境的限制,無法知曉所有的知識。所以不管是誰,都應該抱著虔誠的心態來學習。

  此外,世界不是單調的,知識也並不是單調的,每一個係統都處于普遍聯係之中。不管是創業者,還是管理者,都要完善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

編輯:馬小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