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三章 紳士的言行舉止

時間:2011-09-30 15:48   來源:中國臺灣網

  在英國,即便到了今天,語言仍然是判斷一個人是屬于哪個階層的最重要標志。假若我們將英國紳士看做中產階層或上層人士,那就有七個關鍵詞清楚地表明他的紳士身份。所有英國人都有一種本能和直覺,可以根據對方使用的語言判斷他們的社會身份和地位,而其中這七個詞匯就是最好的標尺。試圖改善自己社會身份和地位的人,或許擁有紳士般的衣著打扮、舉手投足,卻有可能在談話中不經意間使用了一些不當言辭,而前功盡棄、滿盤皆輸。即便應該諒解一位中國客人或主人沒有使用正確詞匯,英國紳士敏銳的神經也不會輕易放過,而是會自動記下這些不當用語,並且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他對你的態度。 

  紳士的言行舉止是其所以成為紳士的重要標志。英國紳士在這方面更是有著嚴謹的規范與久遠的傳統。他們的話語永遠用詞得體而富于技巧,他們的著裝永遠熨貼而品質高貴,他們彬彬有禮而毫不諂媚,他們充滿熱情卻從未輕佻,就如同作家W·L·喬治在《英國人的培養》一書中所描述的那樣:一個純正的英國紳士每天早晨必須刮臉、洗浴,必須著裝整齊,這樣就不會有人看他們第二眼;必須相信教會、陸軍、海軍、法律,堅定不移地保持自己的社會地位;必須加入一個上等人俱樂部,既不能酗酒,也不能滴酒不沾;不能撒謊,打牌時不能弄虛作假,當然也不能將法律文辭用在遊戲中;應該竭盡全力保護女士們的聲譽,即便她一無所有;應該尊敬所有女士,除非她為非作歹,不值得尊敬;必須克制個人感情,為自己被感情左右而羞愧,只是在私下偶爾有些例外,因為我是一位英國紳士。 

  良好的口才 

  口才對于紳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應該培養紳士使用一種獨具特色、人們很快就能感覺到的英語,這一點,早在19世紀初期出版的一些紳士訓練手冊,比如1802年漢密爾頓·摩爾的《小紳士、淑女指南與英語老師助手》就已經強調過。在該書中,漢密爾頓·摩爾指出:“僅僅擁有紳士應該擁有的一兩個條件,並不能算是真正的紳士。要成為紳士,必須同時擁有很多品格,其中,優雅的談吐與優雅的個人形象一樣,都是最重要的方面。”當然,這絕非表面文章。直到今天,漢密爾頓?摩爾當年對閱讀、寫作的分析,對準備進行演講的人們來說,仍然大有裨益。他的有關重音、音調的論述,可能也會讓那些以為英語是一種簡單、單調語言的初學者大吃一驚。比如: 

  一個簡短的問句“Will you ride to town today?”由于重音位置不同,可以有四種不同的理解,因而,可能就會有四種不同的答案。 

  漢密爾頓·摩爾指出,沒有什麼捷徑,只有長期經驗的積累才能理解停頓、重音和抑揚頓挫。而正是這些東西讓人們的講話更加出色,讓人們在特定場合選擇正確的講話音調,比如根據講話地點、聽眾人數等調整聲音的大小。 

  在漢密爾頓?摩爾看來,學習的目的絕不僅僅是為了找一份工作,而是讓人們“成為受歡迎的人,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愉快地面對孤獨,經受各種紛擾誘惑”。因此,他與數百年前的卡斯蒂格利納和克蘭頓勳爵一樣,強調口才的重要性。而他們主要的區別在于,早先一小部分貴族擁有的古老價值觀,如今傳播給了更加廣泛、富有活力的中產階層人士。事實上,漢密爾頓·摩爾在強調英語寫作和會話的重要性時,顯然是為新興的中產階層專業人士準備的,比如上、下議院的政治家、參與起訴答辯的律師、布道的神職人員、撰寫商業信函的商人等。不過,在強調語言能力培養的同時,他特別強調良好行為舉止的重要,比如守時、謙遜、悲憫、審慎、保守秘密,他宣揚“擁有美德的人生,勝過擁有快樂的人生”。這些價值觀組成了紳士概念的基礎。 

  今天,看看一位英國紳士在俱樂部、鄉間旅館的行動,你就能感覺到上述特點。在一家公司,你遇到了一位陌生人,你也許以為他是聾子,因為他的眼睛從未離開眼前的桌子和報紙;他從未流露出自己的什麼好奇心,也從未流露出不合自己身份的情感;除了別人向他介紹你,他從來不會與你的目光對視;他處事低調,不輕易留下姓名;如果他送給你一張寫有自己家庭住址的卡片,那就可以肯定,他把你當做了自己的朋友。他自我介紹的時候,也總是一副冷冰冰的樣子,即便他內心希望結識你或盤算著為你做些什麼。 

  設身處地,將這些言行與中國人在類似場合的表現比較,你就會明白傳統紳士會怎麼看中國新富了。 

  從一個人的語言,判斷他是否是紳士 

  在英國,即便到了今天,語言仍然是判斷一個人是屬于哪個階層的最重要標志。假若我們將英國紳士看做中產階層或上層人士,那就有七個關鍵詞清楚地表明他的紳士身份。外國人正確使用這些詞匯非常困難,因為對于外來人來說,即便這些詞匯帶有階層印記,似乎也無傷大雅,不為人注意。 

  第一個詞就是pardon(原諒、寬恕)。當你未能聽清別人剛才所說的話,或者在街上、電梯中撞了別人,可以使用這個詞匯。然而,遇到這種情況,中上階層、上層人士(其中包括紳士階層)卻從來不會使用這個詞匯。事實上,他們憎惡這個詞匯,對于使用這個詞匯的人也沒有好感。

編輯:劉承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