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是當今美國的頭號劊子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約有30萬人死在戰場上,可在同一時期內,心臟病卻要了200萬平民的生命——其中100萬人是由于憂慮和生活過度緊張引起的。
死于心臟病的醫生比農民多得多,甚至達到20倍,因為醫生的工作和生活節奏非常快。
威廉·詹姆斯說:“上帝可能原諒我們所犯的錯,可我們自己的神經係統卻不會原諒。”
還有一件讓人震驚的事實:每年死于自殺的人,要遠遠超過死于常見傳染病的人。
什麼因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呢?大部分都是“憂慮”。
從前,那些狠毒的將軍折磨俘虜時,常常把俘虜的手腳綁起來,放在一個袋子下,袋子在不斷地滴水。水一直往下滴,不停地往下滴,最後,這些不停地滴落在頭上的水,敲打著戰俘的神經,使那些俘虜精神失常。這種殘酷的方法,西班牙宗教法庭和納粹德國集中營都曾使用過。
憂慮就像不停地往下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的水,通常會使人精神失常,幾近瘋狂。
小時候聽牧師說地獄的烈火有多麼可怕,我曾嚇得半死,但牧師沒有提到,憂慮帶來的生理痛苦一點也不亞于烈火。比如說,如果你長期憂慮下去的話,你總有一天會患上狹心症。
這種病要是發作起來,會讓你痛不欲生。與你的痛苦比起來,但丁的《神曲》里描述的場景簡直太小兒科了。要是你患上了這種病,我敢保證你一定會說:“要是我能好的話,我永遠也不會再為任何事憂慮了——永遠也不會了。”
你要是愛惜生命,你要是想健康、長壽,就要心平氣和。“在現代城市的混亂中,只有能保持內心平靜的人才不會變成神經病。”這句話是亞力西斯·柯瑞爾博士說的。
你能否在喧囂的大都市里依然能保持自己內心的平靜呢?如果你思維正常,答案應該是“可以的”、“絕對可以”。
我們大多數人,其實能更堅強。我們身體內還有尚未挖掘的內在力量,正如梭羅在其大作《獄卒》中所說的:“我不知道有什麼會比一個人下定決心提高他的生活能力更激動人心的了……如果一個人,能充滿信心地朝理想努力,設法去過他所想過的生活,他就一定會實現。”
我相信大家都會有像歐嘉·佳薇的潛能。她住在愛達荷州,在最悲慘的情況下依然克服了憂慮。她說:“8年半前,醫生告訴我,我的壽命將不長了,會很慢、很痛苦地死于癌症。國內最有名的醫生梅育兄弟也這麼說。我非常痛苦,非常難過。我還年輕,我不想死。絕望之余,我給我的醫生打電話告訴他我內心的絕望。他打斷我的哭訴,說:‘歐嘉,你怎麼了?難道你一點鬥志也沒有了嗎?你要是一直這樣哭下去的話,那你一定會死的。不錯,你的遭遇確實很不幸。但你要面對現實,不要憂慮,然後再想點辦法。’我突然意識到,我要堅強。我下意識地將指甲深深地掐進肉里,而且背上一陣發冷。我告訴自己:‘我不會再憂慮了,我不會再哭泣了。如果還有什麼需要我常常想起的,那就是我一定要贏,我一定要活下去!’
“其他患者大多每天用X光照射10分鐘,連續照13天。但醫生每天為我照14分半,連續照了49天。雖然我瘦骨嶙峋,雖然我的兩腳重得像鉛塊,我卻不憂慮,也沒哭過一次。
“我面帶笑容,是的,我確實是勉強自己在微笑。
“我當然不會相信只要微笑就能治療癌症。可我相信,良好的精神狀態將有助于抵抗病菌的侵蝕。總之,我經歷了一次治愈癌症的奇跡。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從未像現在這樣健康。這都多虧了這句話:‘面對現實,不要憂慮,然後再想點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