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二章 (06)忘記不快,潛心于當下

時間:2013-03-27 15:37   來源:中國臺灣網

  約翰·考伯爾·伯斯在《忘記不快的藝術》一書中說:“安全感、內心的寧靜和快樂的感覺,都能使人類在專心工作時,保持精神上的穩定和平和。”

  奧莎·強生是世界著名的冒險家,著有自傳《與冒險結緣》。最近,在一次碰面中,她告訴我她是如何從憂傷中解脫出來的。這個女人,是少有的將冒險視為一切的人。她在16歲那一年,遇到了馬丁·強生先生。他從堪薩斯州查那提鎮的街上抱起她,到婆羅洲的原始森林里才把她放下。她嫁給了他。

  他們用了25年的時間,足跡幾乎踏遍全世界,拍攝了許多瀕臨絕跡的野生動物的影片。9年前,他們回到美國,巡回演講,放映他們拍攝的電影。不幸的是,在從丹佛城搭飛機飛往西海岸時,他們乘坐的飛機失事了,馬丁·強生當場死亡,奧莎將永遠不能下床。可是,3個月以後,她依然坐著輪椅,繼續演講,繼續播放她和丈夫制作的電影。在那段失去丈夫的最痛苦的時間里,她做了100多場演講。

  她告訴我說:“之所以這樣不停地演講,是想讓自己沒有時間悲傷。”

  海軍上將拜德在南極單獨住了5個月,那里漫天風雪,四周沒有任何一種生物存在。氣候極度寒冷,滴水成冰。根據這段生活經歷,他寫了一本書叫《孤寂》,在這本書中,他說道:“只有讓自己忙個不停,才能熬過那段日子。

  “晚上休息之前,我就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像檢查逃生用的隧道要用一個小時,挖坑要用半個小時,修理載人用的雪橇要用兩個小時等。

  “能把時間安排得井然有序,這非常有好處,它讓我有一種自主感;否則,日子就會過得沒有目的。一旦沒有了目的,這些日子就很平常了,簡直讓人受不了。”

  原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理查·柯波特在《生活的條件》一書中指出:“作為醫生,我很高興看到工作可以治愈病人。有些人所染上的,是由于過分恐懼、遲疑、猶豫所帶來的病症,而工作能帶來信心。”

  要是我們不能一直忙著,就容易發愁,我們就容易胡思亂想。而胡思亂想就像傳說中的妖精,會掏空我們的思想,摧毀我們的意志。

  我認識紐約的一個企業家,他用忙碌來抗拒胡思亂想,使自己沒有時間去煩惱。他叫屈伯爾·郎曼,也是我成人教育班的學生。他的故事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傳奇性。我請他一起吃夜宵,我們在一家餐廳中坐到深夜,談著他的那些經歷。

  有一次,他說:“18年前,我因憂慮過度而得了失眠症。當時我精神特別緊張,脾氣非常火暴,情緒很不穩定,我快受不了了。

  “我之所以如此憂慮,是工作上的原因。我當時擔任紐約皇冠水果制品公司的財務經理。我們公司投資了50萬美元,把草莓包裝在一加侖裝的罐子里。20年來,我們的客戶一直是制造冰淇淋的廠商。有段時間,我們的銷售量大跌。

  “冰淇淋制造商,像國家奶制品公司之類的,銷量很大。為了控制成本,他們都買36加侖一桶的桶裝草莓。

  “我們生產的草莓賣不出去,而根據合同規定,在今後的一年之內,我們還必須再採購價值100萬美元的草莓。我們已經向銀行貸款35萬美元。但是現在,既無法還清借債,也無法籌集到需要的款項,所以,我為此憂心忡忡。

  “我趕到我們在加利福尼亞州華生·維里的工廠,把這個情況報告給我們的總經理,好讓他採取措施,否則公司真的要破產了。但總經理卻不相信,把問題的全部責任都歸于紐約的公司——那些可憐的業務員身上。

  “經過軟磨硬泡,我終于說服總經理不再採用新的包裝方式,然後將其送到舊金山的市場上去賣。按說問題解決得差不多了,我也可以松口氣了。可是,我仍然很憂慮。憂慮是一種惡習,而我已染上了這種惡習。

  “回到紐約之後,我又開始為每一件事擔憂。對在意大利購買的櫻桃、在夏威夷購買的鳳梨等等,我都沒有把握,為此睡不著覺。就像我剛剛說過的那樣,我簡直就快要精神崩潰了。

  “情緒極度低落,我必須改變一下生活方式,否則精神真要出問題了。我盡量使自己忙碌,忙到我必須付出所有的精力和時間,以至于沒有時間去憂慮。以前,我每天的工作時間只有7個小時,現在我開始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我每天早上8點鐘就到辦公室,一直待到深夜。我主動攬過了許多別的工作。等我半夜回到家的時候,總是筋疲力盡地倒在床上,很快便進入夢鄉。

  “大約過了3個月,我終于改掉憂慮的習慣,又重新回到每天工作7—8個小時的正常情形。這件事情發生在18年前,從此,我再沒有失眠和憂慮過了。”

  蕭伯納曾說過:“使人愁苦的原因就是,有空閒時間去想想自己到底快樂不快樂。”所以不必去想它,讓自己忙碌起來,你的血液就會開始循環,你的思想就會開始變得敏銳——讓自己一直忙著,這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方法。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