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三章 (01)碰到不快的事情,先要學會放松

時間:2013-03-27 15:31   來源:中國臺灣網

  我曾採訪過美國許多著名的商人,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大都有接受無力避免的局面的思想準備。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能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假如他們沒有這種能力,他們就會被過大的壓力壓垮。下面是幾個很好的例子。

  創辦了遍布全美國的連鎖商店的潘尼告訴我:“哪怕我所有的錢一夜之間都沒了,我也不會憂慮,因為憂慮對我一點好處也沒有。我盡可能把工作做好,至于結果如何就要看老天爺的意思了。”

  亨利·福特也說過一句類似的話:“碰到沒法處理的事情,我就讓他們自己解決。”

  克萊斯勒公司的總經理凱勒先生說:“如果我碰到很難處理的事情,只要有辦法,我就會去嘗試。要是沒有,就放到一邊去,不必費心了。我從不為未來擔心,因為沒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影響未來的東西太多了,何必為此憂心忡忡呢?”

  如果你說凱勒是個哲學家,他一定會非常不好意思,因為他只是個商人。但他這種想法,和古羅馬的大哲學家伊匹托塔斯的理論差不多,伊匹托塔斯說:“快樂之道沒有別的,就是不去為力所不及的事情憂慮。”

  莎拉·班哈特深諳其中的道理。50年來,她一直是四大州劇院名副其實的皇後,深受世界觀眾的喜愛。但在71歲那年她不幸破產了,而後醫生波基教授又診斷出她必須接受一次腿部的截肢手術才能延續生命。他本以為莎拉聽到這個消息,一定會很難過,甚至要發脾氣、摔東西。可是,莎拉看了他一眼,平靜地說:“如果非這樣不可的話,就如此吧。”

  她被推進手術室時,她的兒子站在一邊哭,她卻揮揮手,高高興興地說:“不要走開,我馬上就會回來。”

  去手術室的路上,她背臺詞給醫生、護生聽,逗他們開心,因為她覺得醫生、護士的工作壓力也挺大的。

  身體恢復了以後,莎拉·班哈特還繼續周遊世界,又活了7年。

  沒有人能有足夠的情感和精力,可以既能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實,又創造一個新的生活。你只能選擇一種,或者生活在暴風雨下,彎下身子;或者,抗拒它而被折斷。

  日本的柔道大師教育學生:“要像楊柳一樣的柔順,不要像橡樹一樣挺直。”

  你知道汽車的輪胎為什麼能在路上支持那麼久,能忍受那麼多的顛簸嗎?據說,以前創造輪胎的人想要創造一種輪胎,能夠抗拒路上的顛簸。結果,輪胎不久就裂成了碎片。後來,他們制造了一種輪胎,可以承受各種壓力,可以“接受一切”。如果我們更能享受生活的樂趣,也能承受各種壓力和顛簸的話,無論遇到什麼艱難、挫折,也就能活得更長久。

  如果我們試圖反抗生命中所遇到的挫折的話,我們就會糾結、抑鬱,就會憂慮、緊張、急躁。

  如果再退一步,我們退居一隅,退縮到一個我們自己的夢幻世界里,那麼我們就會精神錯亂了。

  除了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以外,歷史上最有名的死亡是蘇格拉底之死。即使100萬年以後,人類恐怕還會欣賞柏拉圖對這件事的描述——也是所有的文學作品中最動人的一章。雅典的一些人,對打著赤腳的蘇格拉底又嫉妒又羨慕,給他羅織罪名,審問一番之後,處以死刑。

  當那個善良的獄卒把毒酒交給蘇格拉底時,對他說道:“對必然的事,姑且輕快地去接受吧。”蘇格拉底就是這麼做的。他面對死亡,非常平靜,非常超脫,可以說是聖人了。

  “對必然之事,姑且歡快地接受吧。”這是在公元前399年說的。但在今天,我覺得我們大家更需要這句話。

  在過去的8年中,我專門閱讀了我所能找到的關于怎樣消除憂慮的每本書和每篇文章。在讀過大量報紙文章、雜志之後,你知道我所找到的最好的一點忠告是什麼嗎?就是下面這幾句話:

  請賜我沉靜,去承受我不能改變的事;

  請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

  請賜我智慧,去判斷兩者的區別。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