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年輕的時候沒有幾斤夢想呢?
我老家附近有一個很著名的影視城。上學那會兒,影視城里正在拍張紀中版的《神雕俠侶》。我的同學們每天放學都要去那個影視城附近轉悠,希望有一天能在那兒遇見黃曉明、劉亦菲、張柏芝等心儀的偶像。
那場面是很震懾人心的,曾經追星的少年都明白這樣的感受。有的人見到偶像了,喜極欲泣,好像自己的生命一下子被注入了強大的動力;而有的人一直沒有如願,然後就日復一日地在那影視城外探頭探腦,失魂落魄。
我是後者。
但我對這里的迷戀不僅在于要遇見誰,還因為這個《神雕俠侶》的故事。在我非常有限的讀書生涯中,所看過的武俠小說里,《神雕俠侶》是令我記憶最深刻的一部,我曾被這個小人物變大俠的故事弄得十分振奮!試想:一人,提著一柄劍,駕著一座雕,在萬眾矚目的時刻從天而降,周圍刀光劍影環繞,卻不能傷他分毫,他用僅有的一只臂膀護衛一座城池和一個白衣飄飄的女子。
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故事!
我一天一天在那影視城外走來走去,我想著,這影城城里有我夢想的一切呢,舞臺啊,五彩的燈光啊,底下山呼海嘯的人群啊,全都準備好了——都等著我提劍駕雕從天而降了啊同志們!
我華麗麗的明星夢就是在那影視城的牆外拉開帷幕的。
正如你們知道的,為了圓自己這個夢想,我向父母坦誠了我多年以來在學習上作弊的真相,並大言不慚地告訴他們其實我更適合當明星。——然後父母半信半疑地順了我,中止了自己的學業,改上了藝校。之後又從寧波的藝校轉到了北京的藝校。一切的一切,都只為更靠近心中那個閃閃發亮的舞臺。
其實吧,這沒有那麼難。如果你腦海里有一個你想起來非常帶勁兒的念頭一直撩撥你,那你就去幹——要相信,我們對一件事情的渴望程度與實現它的可能性成正比。
現在我依然慶幸,我沒有在來京半年敗完家里六萬塊存款後灰溜溜的回去,而是咬著牙齒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我沒有在看到北影廠附近排隊等候當群眾演員的人比螞蟻還多的時候打退堂鼓,而是告訴自己換個方式繼續留任娛樂圈;我慶幸自己在沒有薪水沒有住所的條件下依然堅持了下來,我慶幸自己忍過貧困忍過疼痛忍過誤解和屈辱,然後終于忍到困難撥雲見日,忍到夢想春暖花開。
我明星夢至今也沒有圓成——現在仍有導演朋友故意撩撥:小七哥,我這有部電影要不要來客串一下,我聽了還是會心癢癢的——但也歪打正著,以另一種方式在這圈子里獨當一面。回家的時候,我媽媽看已經有媒體爭相追捧著要採訪這位“娛樂圈八大推手之一”的時候,還是會狐疑地看著我:你小子當初說要當明星,竟然沒有騙我?
同樣的二十三歲。當年與我一起在象山影視城外探頭探腦的,為見著偶像歡喜若狂或者因沒見著而茶飯不思的“那些花兒”,他們在哪里呀?他們還記得當時的夢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