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一章 生命的終極思索

時間:2013-04-17 13:39   來源:中國臺灣網

  第一節  赫拉克利特:死亡是醒時所看見的一切 (一)

  公元前2000年,在愛琴海岸有一個愛奧尼亞人部落,他們本來散居在這里,後來在小亞細亞定居後開始形成一個共同體。公元前6世紀左右,在希臘殖民的愛奧尼亞地區有兩個最著名的城邦,一是米利都,一是愛菲索。因為地處海上交通要道,這里商業繁榮,人才濟濟,除了盛產商人外,還有比商人更讓人珍惜的哲人。米利都向人類貢獻了最早的哲學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史稱“米利都學派”。和米利都比起來,愛菲索顯得遜色不少,沒有形成什麼愛菲索學派,但也有一位赫拉克利特(前535—前475)足以讓後人銘記。

  赫拉克利特一生的經歷極富傳奇色彩。他出生在愛奧尼亞地區的愛菲索城邦的貴族家庭里。他是祭司王巴斯魯斯的兒子,原本可以承襲王位,但他還是讓給了他的兄弟;他也可以應波斯王大流士之邀去波斯宮廷講授他的哲學,但他毅然拒絕了,他說他對顯赫有著本能的恐懼,只喜歡所有渺小的東西;他經常跑到阿特米斯神廟附近,同孩子們玩擲骰子的遊戲,認為這也比同一些人一起參加所謂的政治活動更有趣。他一生沒有結婚,一生只有一個好朋友——赫爾謨多羅,他的朋友被無故迫害時,他憤怒地高呼:“愛菲索的成年人都應當被絞死,把城邦留給未成年人。因為這些成年人放逐了他們之中最高尚的人。”這個詛咒讓我們看到了高貴的哲學家也是性情中人,為了一個優秀的朋友,敢于與整個城邦作對。

  他生性孤傲,不屑與任何人為伍。有人因為他行為怪異,竟懷疑他精神是否正常。希臘哲學家講究師承,唯獨他前無導師,自己也說他不是任何人的學生,後無繼承,他也不像別的哲學家那樣招收門徒,延續譜係,好像天地間偶然蹦出了這樣一個人。世俗的一切,包括家庭、財產、名聲、權力,都不在他的眼里,他譏諷那些有聲望的人說“博學並不能教會人們擁有真正的理解力”,“像荷馬一樣,人們在認識事物時往往容易相信表面現象,而荷馬比所有希臘人都聰慧”;他思想獨特,被人稱為“晦澀哲人”;他也曾因認識到“萬物常流,無物常駐”的道理時,十分悲哀地痛哭了一場,被人冠以“哭泣的哲學家”稱號。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