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三節 奧古斯丁:天主負擔了我們的死亡(三)

時間:2013-04-17 13:26   來源:中國臺灣網

  作為希波主教,奧古斯丁仍然過著僧侶的生活。盡管個子很小,身體瘦弱,而且長期受慢性肺病的困擾,可是,他仍然積極參與宗教討論和辯駁,以及與異端的鬥爭。同時也在他的著作中思考死亡問題,他提出“天主之道負擔了我們的死亡”以及“我們應到上帝之城尋求永生”的死亡哲學命題。

  對于奧古斯丁來說,他的人生是一名由恐懼死亡到漠視和渴求死亡的轉變過程。對死亡的恐懼來自于他親人和朋友的離去,而對死亡的漠視和渴求的轉變契機是對天主和基督的信仰。他從母親的去世中看到了希望: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的母親臨死前的鎮定自若,讓他認識到人在面對死亡時還能如此達觀,歸根結底就在于她對天主的信仰。他也認識到“天主負擔了我們的死亡,用他充沛的生命銷毀了死亡,用雷霆般的聲音呼喊我們回到他身邊,到他神秘的聖殿中,他本從此出發來到人間,最先降到童女懷中,和人性,和具有死亡性的人結合,使人不再永處于死亡之中”。既然天主負擔了我們的死亡,讓我們回到他身邊,那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響應天主的號召,努力使自己上升到天主面前,戰勝死亡,獲得永生。

  公元426年,72歲的奧古斯丁感覺到自己已經快要和天主見面了,他選立友人希拉修斯為繼承人,擔任主教職務。

  公元430年6月,信奉亞流派的汪達爾人兵臨希波城,進城四處燒殺搶掠,但外界的紛擾並沒有影響奧古斯丁的工作,直到8月染上熱病。在病中他天天誦讀著床邊牆上的懺悔詩,流淚祈禱, 8月28日,他平靜地離開人世,享年76歲。他前半生放蕩、狂傲,後半生自甘清貧。他沒有立遺囑,死後除了將他的圖書贈給教會外,沒有任何財產,但他的思想和靈魂卻深深影響著世人,他留給我們的永恆的遺訓是無價之寶。他被後世教會尊為“教會博士。”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