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個傍晚,雅典監獄中一位衣衫襤褸,散發赤足,年屆七旬的老人要被處決了。他鎮定自若,和妻子、親戚告別後,坐下來和幾個朋友侃侃而談,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直到獄卒端了一杯毒藥進來,他的話才就此打住,接過杯子,一飲而盡,仰面躺下靜等死亡。身旁的弟子都掩面而泣,忽然他又揭開臉上的遮蓋物,對他最喜歡的小徒弟說:“克里托,我還欠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公雞,千萬別忘了。”說完,老人微笑著閉上雙眼,平靜地睡去了。這位老人就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這句話成了這位西方第一大哲學家的最後遺言。
蘇格拉底(前470—前399),既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又是一位個性獨特、從古至今被人褒貶不一的著名歷史人物。他出生于伯里克利統治的雅典黃金時期,出身貧寒,父親是石匠和雕刻匠,母親是接生婆。他一生研究學問,卻未曾寫一部著述,他的學生中最著名的是柏拉圖和色諾芬,所以他的言論和思想都記錄在這兩位學生的著作中,如《蘇格拉底言行回憶錄》。
蘇格拉底在生命最後時刻的風光依靠的就是柏拉圖的妙筆生花,我們今天才得以知曉。那年,柏拉圖28歲,已經跟隨蘇格拉底10年,從事情的起因到蘇格拉底被審判他都陪在老師的身邊。審判那天他試圖上臺為老師辯護,但法官嫌他年輕把他轟了下來。
事情是這樣的:控告的罪名是“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敗壞青年和反對民主”。原告有三個人:一個是天生愛惹是生非的無名詩人美勒托;一個是無名演說家萊康;主謀是政客安尼圖斯,當時很活躍,是民主政權二首領之一。他的兒子是蘇格拉底的追隨者,從來不聽安尼圖斯的話,這讓他十分生氣,他把兒子的不聽話都歸罪于蘇格拉底。再加上他在政壇得勢之後,蘇格拉底曾挖苦他說:“現在你用不著再讓兒子做皮匠了吧。”于是懷恨在心,所以蠱惑美勒托提起訴訟。看似小事,純屬個人恩怨,但安尼圖斯之流的炒作,讓事件越來越嚴重。
之所以能夠炒作,是因為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失敗,“三十僭主的統治取代了民主政體”。三十僭主的領導者克利提阿斯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但他沒有繼承老師的思想,反而統治十分殘暴。蘇格拉底曾公開譴責其暴行,氣得克利提阿斯不準他再接近青年,警告他說:“你小心點,不要叫我們不得不再減少羊群中的一只羊。”蘇格拉底對他根本不予理睬,依舊我行我素。後來,“三十僭主”的統治被推翻了,民主派重掌政權。安尼圖斯就聯合萊康、美勒托誣告他與克利提阿斯關係密切,反對民主政治,用邪說毒害青年。
其實,惱恨蘇格拉底,多少代表了一般市民的情緒。當時的雅典市民思想很保守,小富即安,只盼望子承父業,安穩地度過一生。蘇格拉底這樣整天招一幫青年談論哲學,還在一些公共場所談論質疑傳統的道德、宗教和生活方式的話題,讓他們感到恐慌。而且聽眾又多是像安尼圖斯的兒子這樣的青年,因此,一旦有人告狀,市民很容易附和。蘇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獄。
蘇格拉底確實主張了一個新神,他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這個宇宙理性神是蘇格拉底的哲學追求——真正的善的終極根據,人能有知識,是因為人得到了神的特別關愛,被賦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靈魂,有了愛智的心靈和理智。但是,人應當明白:你所具有的那點靈魂同神的智慧是無法比擬的。所以這個新的理性神的觀念和關于人當“自知無知”的教導,就成了激發和推動人追求真知與批判不真不善、偽真偽善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