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六節 柏拉圖:死亡是靈魂從身體的開釋(二)

時間:2013-04-17 11: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40歲是柏拉圖生命的轉折點,他在雅典近郊凱菲索區的阿卡德米體育場開辦了一所學園,自己做了一名教師,一邊著書,一邊教學。他在阿卡德米的入口處寫了“不懂幾何學者勿入”的字樣,告訴人們,沒有幾何學的知識休想登上柏拉圖的學術殿堂。這也是西歐科學史上值得紀念的事件。在柏拉圖出生的時候,有志青年只能靠外來“智者”的巡回講學接受“高等教育”;而在50年後的雅典,一些有志青年卻從各地蜂擁而來,向柏拉圖求學問道。由于柏拉圖的出色組織和指導,當時的許多數學大師,如克尼特斯和尤多克索帶領著各自的學生投奔而來。

  柏拉圖的著作大都是以對話形式寫成的,主要有《辯訴篇》、《克利托篇》、《普羅塔戈拉篇》、《高吉亞篇》、《曼諾篇》、《共和國篇》(即《理想國》)、《菲多篇》、《宴話篇》、《菲德羅篇》、《智者篇》、《法律篇》等。

  柏拉圖認為教育是“靈魂轉向術”,他認為人的靈魂其實早就認識眾理,包括最高的善,所以我們要通過啟發式的教育把它引導出來。比如,有位學生經常向柏拉圖傾訴,說別人對他有成見。

  這天,他又來找柏拉圖:“老師,為什麼每個同學都覺得我這個人有問題呢?每次在您的課上,他們總是會挑我的毛病,我很苦惱。”

  柏拉圖看了他一眼,沒有開口。那個學生見柏拉圖沒說話,有些著急,就再次詢問起來。柏拉圖有些無奈地揚了揚手中的東西,那學生一看,原來老師正在調制藥品。

  柏拉圖放下手中調制藥品的攪棍,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現在你知道別人為什麼對你有意見了吧?你總是只顧自己的想法和事情,而忽視別人正在進行的事情,你覺得別人應該怎麼對你呢?”

  那個學生有些面紅耳赤,但是他揚起了頭,說:“老師,我懂了,謝謝您這一課!”他向柏拉圖鞠了一躬,然後快步走了出去。

  柏拉圖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淡淡地笑了。他就是通過簡單的啟發式教育,來告訴學生做事情的時候要多考慮,不能衝動行事,要充分把握各方面的聯係,並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係,這樣一個處世智慧的簡單道理。

  柏拉圖曾經有三次西西里之行,他試圖把政治理想付諸現實,但均以失敗而告終。

  第一次是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到達西西里島,在敘拉古宮廷會見僭主狄奧尼修一世,賓主交談並不投機。僭主信奉軍事實力,柏拉圖談論唯心論哲學,結果不歡而散。

  第二次是公元前367年,柏拉圖應戴昂邀請,去敘拉古擔任新即位的狄奧尼修二世的教師。

  第三次是公元前361年,狄奧尼修二世再邀柏拉圖前往敘拉古,結果仍不順利,敗興而歸。最後返國途中被人賣為奴隸,幸得熟人慷慨解囊,以20明那替他贖身。

  柏拉圖60歲時迎來了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冒險活動。敘拉古的狄奧尼修一世去世了。他30歲的兒子繼承了王位,稱為狄奧尼修二世。當時敘拉古正面臨著迦太基在西西里西部擴張的威脅,敘拉古的鐵腕人物狄翁是新王的姐夫,年輕的新王因為長期生活在奢侈的宮廷中,腐化墮落了,狄翁對敘拉古的未來憂心忡忡。于是他請求他仰慕了20年的柏拉圖做狄奧尼修二世的導師,而柏拉圖也將這種邀請視為對自己關于政治權力與科學思想相結合的觀點進行實驗的一次良機。這樣,柏拉圖接受了狄翁的邀請。

  柏拉圖以“純真”的信念開始了對敘拉古國王的教育,狄奧尼修二世也很快與柏拉圖親近起來,全心投入幾何學課程中,這給柏拉圖和狄翁帶來了信心,幾何學一時成為宮廷中的時尚。但是,也許狄奧尼修的性格太懦弱,也許心靈的教育開始的太晚,也許嫉妒的惡魔並不會隨著“純真”的闖入而退出,不久,情況逆轉,狄翁被放逐,柏拉圖被迫返回雅典。可是,柏拉圖仍然同狄奧尼修二世保持著通信聯係,同時勸說他和狄翁和解。然而,不勸還好,這一勸反而讓狄奧尼修二世變本加厲,不但沒收了狄翁的個人財產,而且還強迫他的妻子改嫁。看到如此局面,柏拉圖很痛心,但他還想最後一試,于是他再次航行到敘拉古。可是,他的希望再一次落空了,柏拉圖受到狄奧尼修二世的野蠻侍衛的敵對,後來在友人的幫助下才脫離險境,返回雅典(公元前360年)。柏拉圖這才放棄了培育“哲學王”的試驗,潛心于講學和著書。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