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古希臘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自然和人本身的認識也逐漸加深,對靈魂不死的疑慮越來越重:人們總是在擔心,人死時,靈魂離開身體,因為無處安置,所以靈魂也就隨之滅亡了。直接從俄耳浦斯教借用靈魂不死的宗教信條的畢達哥拉斯學派關于靈魂不死的思想已經不能讓人們信服,所有的這一切都使柏拉圖產生了挺身捍衛和論證靈魂不死學說的歷史使命。他要幫助人們消除疑慮,堅定信念。
柏拉圖的世界是一個“理念”的世界,事物的世界可感而不可知,理念的世界可知而不可感。他以他的“理念論”為基礎創建了一個龐大的唯心主義哲學體係。他也對靈魂作出了理念論的證明:既然“理念”是永恆的、不變的和有神性的,既然靈魂能夠理解“理念”,則靈魂本身也必定是永恆的、不死的和有神性的。
關于死亡的本性,他說“死亡是靈魂從身體的開釋”,意思是說,人原本是靈魂和身體的合體。可是人的死亡卻不意味著人的完全毀滅,而僅僅是身體變成屍體,永恆不死的靈魂擺脫肉體束縛而重新獲得自由,而且只有死亡才能夠使人的靈魂擺脫肉體的囚禁,進入適合于它自己本性的理念世界。
雖然他的靈魂不死論證現在看來還不夠充分,但柏拉圖是西方第一個把靈魂不死學說同本體論和道德倫理聯係起來的人,給靈魂不死學說以普遍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意義,這不能不說是偉大的。
公元前347年,柏拉圖逝世,享年80歲。
柏拉圖死後,他所創立的學園由門徒主持代代相傳,繼續存在了數個世紀之久。學園派經歷了種種變遷,衍生出一些新的學派特別是由普羅提諾開創的新柏拉圖學派,在羅馬帝國時代產生過一定的影響。教父聖奧古斯丁承續這一派又加以發揮,將哲學和神學結合起來,竭力為基督教會在人世間建立神權統治作辯護,但影響都不及柏拉圖。柏拉圖在西方哲學史上,是第一個使唯心論哲學體係化的人。這個唯心論體係,在中古歐洲成為基督教神學的重要支柱,甚至近代形形色色的唯心論、先驗論,伴隨著天才論的英雄史觀,都可以從這一神秘駁雜的體係中,汲取到他們認為有用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