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3,當團聚變成永訣(4)

時間:2013-01-05 10:11   來源:中國臺灣網

  父親回臺灣以後,再次回來便是1992年了。每次他回來都是待一個月,時間到了馬上回去。

  這樣他幾乎每隔兩年回來看我們一次,直到1996年他最後一次回來,我很認真地跟他談。

  那時,我女兒已經結婚成家了。

  家里只剩了小兒子,而且,我已經搬了家,就是現在住的這套兩居室樓房,家里安了淋浴器,生活條件比原來好多了。

  我勸父親,年紀越來越大了。這樣跑來跑去不但他累,我們也不放心。我希望他考慮回來定居的事兒,大半輩子都一個人在外面生活,我真的很想讓父親在我身邊安度晚年,過一種正常的家庭生活,讓他享享老來福。

  我跟父親說,我們夫妻雖說都是工人出身,沒有多少錢,可大陸現在生活比以前好得多,物資方面很豐富,社會治安也很穩定,在大陸至少我們是一大家子人,可以給他老人家盡盡孝心,人老了不就盼個團圓嗎?

  這次父親沒有搖頭,他嘆了口氣,說自己也是快80歲的人了,再這麼跑也沒有力氣了,如果條件允許,他當然願意回祖國內地定居,只是他想在回來之前,讓我到臺灣去看看,畢竟他在那兒生活了將近半個世紀。了卻了這個心願,他就跟我一起回來,再也不回去了。

  聽父親這樣說,我也很高興,他老人家終于決定回來定居了,我也了卻了一樁心事。因為父親的心臟一直不是太好,我有點擔心他來回坐飛機,又要到香港轉機,會累壞他。

  而且,能到臺灣去看看,也是我多年的心願。想到分離40多年後我們父女能夠在臺灣相聚,我人也變得年輕起來。

  1996年父親回臺灣以後,就開始給我申請探親的名額。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臺灣那邊一直到1997年底才批準。接到父親的信兒我就開始辦理赴臺探親手續。由于委托給了一家旅行社辦理,這其中又經歷了很多周折,而且,讓旅行社給耽擱了半個多月的時間,直到1998年5月份,手續才算辦齊了。

  那幾個月我為了跑那些手續,人累得又黑又瘦,手續辦好了,又準備行裝,直忙得昏天地暗。

  這時父親來電話,說房間都給我布置好了,就等我去臺灣了。我問父親身體怎麼樣?父親說沒問題,他身體很好,那是離我啟程的時間大約還有一個星期,我和父親相約臺北機場見,在走之前就不再通電話了。

  為了讓我漂漂亮亮地去臺灣與父親團聚,女兒特意請了一星期的假,陪我上街買衣服,做頭發,給父親的鄰居和朋友挑選禮物。

  臨行前父親在電話里一再叮囑我,不用帶太多錢,只要帶好機票和零用錢就行了。

  我是在家人和同事們的簇擁下上的飛機,他們都為我高興,畢竟,父親也是80歲的人了,在這個時候還能與女兒團聚那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雖然需要中途在香港過一夜,然後第二天轉機,一路上很興奮的我並沒有覺得累,這也是我第一次坐飛機出這麼遠的門兒,我是真的有點緊張。

  第二天中午大約12點左右我到達了臺北機場,可等我身邊的人全部都走光了,我也沒看到父親的影子。

  我急壞了。以為父親忘記了我到達的時間或者路上塞車趕不過來,我想了很多種情況,就是沒想到父親會出事。

  也許回憶起那一刻真的很殘忍,劉女士有些哽咽,她停了下來,把手里的一塊手絹疊了又疊,不時用它來擦擦眼睛。

  我耐心地等待著。

  這時外面起風了,密密的雨絲織成一張網,斜著撲下來,打在玻璃窗上形成一道道水簾,好像在衝刷著某些記憶。

  劉女士嘆了口氣起身把窗子重新關好,她在做這些時,動作特別地慢,她是在努力地使自己能夠平靜地對待那次最為痛苦的經歷。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