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繁華的中國城,寂寞的老人

時間:2011-12-14 15:19   來源:中國臺灣網

  2007年,6月,泰國,曼谷 

  早在幾年前,我便萌生了暢遊泰國的念頭。當時,為了更多地了解泰國,我在沙發衝浪網站上結交了許多泰國朋友,Treetape Thaikurupant(以下簡稱TT)就是其中之一。TT是泰國某電視臺的編輯,在我申請泰國簽證時,他自告奮勇,為我寫了一封擔保信,盡管沒用上,但也令我感激不盡。因此,一到泰國我就迫不及待地聯係他。 

  “六點,考山路見!”接到我電話時,TT正在電視臺忙碌。 

  那天,我參觀完泰國皇宮,就立即趕到約定地點,TT還沒來。于是,我開始想像TT的樣子:是穿著隨意、性格開朗的旅行家,是皮膚黝黑、畢恭畢敬的泰國土著居民,還是西裝革履的白領人士? 

  正在我胡思亂想之際,有人在背後拍拍我肩膀:“嗨!你是Leo?” 

  他就是TT! 

  TT倣佛是這三者的完美結合,黝黑的皮膚、溫文爾雅的舉止和熱情的微笑。TT身上散發出一種率真的魅力,一舉一動都充滿活力,讓你非常樂意和他做永遠的朋友。 

  半小時後,我和TT到達曼谷塔。塔有309米高,再加上鐵塔塔尖部分,一共高達328米。曼谷塔共有85層,從74層開始都是餐廳,在那里用餐可以俯瞰曼谷全景。在樓下買好自助餐票後,我和TT便上去了。與我們一同坐電梯的還有一對年輕情侶,兩人依偎著,竊竊私語,十分甜蜜。 

  自助餐廳提供的食物多種多樣,有泰國水果、韓國鐵板燒、印度咖喱、歐美烤牛排……就連地道的北京烤鴨也能在那里吃到。看著樓下川流不息的車子,享用著美食,欣賞著音樂,這真是人間最美妙的享受之一。吃過美食後,我們登上曼谷塔的旋轉屋頂,俯瞰夜色中燈火燦爛的曼谷,呼吸著曼谷高空的空氣,我感到一切都很美。 

  我們坐電梯下去時,又遇見那對年輕情侶,他們竟然是華人! 

  一些話飄進我耳里。  

  “老覺得這個夢,越來越沒有邊際了。我先去美國,以後接你過來。”年輕男人說。“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要不要再這樣下去。”女孩要哭出來似的。 

  原來是一對快要分離的戀人,我想。出電梯後,TT拉著我走了。 

  到達曼谷的第三日,我在TT的指點下去了曼谷的中國城。中國城街道狹窄、廣告林立,隨處可見“發、長、利、金”等字眼的招牌。走在人聲雜沓的購物街,步入泛著昏黃光澤的古舊老店,我倣佛置身香港九龍。 

  我無意間拐入一條小路,步入一間小書店,只見書架上擺了許多學習中文的教材書,還有從中國進口的雜志,如《讀者》《青年文摘》等。老板用不太標準的中文問我:“你想找什麼書?”我回答:“隨便看看。” 

  走出書店,天色已晚,這時的中國城搖身一變,成了滿街美食的夜市。一個攤位、幾張桌椅,沿著街路開張的小吃店比比皆是。店家馬不停蹄地揮動鍋鏟,食客頻頻舉杯、觥籌交錯。在暈著黃光的小燈映照下,我感到一種市井生活的趣味。既然來到這里,當然不能空腹而返。我先吃了一碗牛肉粉,爽滑的米粉配上鮮美的牛肉湯,吃得我全身熱乎乎的;接著我嘗了一碗泰國卷粉,噴香的卷粉,配以泰國特制醬汁,鮮美可口。 

  街頭,一位老人咿咿呀呀地拉著二胡,音樂頗為淒涼。這像醬汁一樣濃稠得化不開的旋律,不知怎的,在腦海里揮之不去。 

  用完美食後,我走入中國城內的一家大商場,一樓是超市和賣兒童玩具的地方,二樓有餐館、按摩店、歌舞廳,很多華人面孔的年輕女生挽著上了年紀的泰國華人穿梭其中。我走到空位坐下,正巧我旁邊坐著兩位年過半百的泰國華人。我主動用中文向他們問好,與他們攀談起來。他們說這幾年泰國經濟下滑,華人開的商場,大多租給了紅毛人(西方人)。其中一位老人說,他的兒女從小就學泰語,年輕的泰國華人幾乎都不會中文了。 

  這時,只見一位穿著短裙,薄施粉黛的年輕女孩攙扶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過來。 

  這位女孩竟是昨日在電梯碰見的那位!我似乎明白昨日他們話里的含義。 

  老人伸手攬住女孩後腰,逐漸滑下去,在女孩的屁股上拍了兩把。女孩臉上的笑意濃重起來,摟著老人的脖子,親密言語。 

  我好奇地問:“為什麼這里那麼多女孩?她們是哪里來的啊?” 

  老人說:“都是從中國來的。我們的妻子去世了,平時覺得寂寞,所以兒女們就找個人來照顧我們。” 

  我想,老人們生活富裕,什麼都不缺,可是,當他們擁有一切時,是不是也是最寂寞之時? 

  告別這幾位老人後,我繼續在二樓遊逛,歌舞廳里老人們正享受著幸福的晚年生活。我來到一家餐廳,買了一杯飲料。餐廳內人不多,只見一張小桌上擺滿了豐盛的晚餐,剛才見到的華人女孩正在給老年華人喂飯。女孩的臉很憔悴,眼神落寞。悲傷的人,笑容也是不快樂的。不知道,她此刻在想什麼? 

  走出商場,月光照亮了黑暗的街道,霓虹燈依然閃爍,唐人街依舊繁華。我望著月亮,放慢腳步。夜,變得惆悵起來。想起那濃稠得像化不開的醬汁似的旋律,心里有些若隱若現的絕望和悲傷。 

編輯:劉承思

相關新聞

圖片